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一)工具,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达的一种媒介。众所周知,媒 介是信息传递的载体,是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既包 括广播电影电视、图书杂志报纸等传统媒介,也包括网络、 手机等新兴媒介。ChatGPT 等人工智能的出现,不仅是一次 技术革新,也是一次媒介革新。它会按照用户指令自主进行 文本、音频、图像、视频、游戏等内容的再生产或再创作,成为信息传播媒介,同时也是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传播载体。 作为一种新生媒介,ChatGPT、AGI 与传统媒介的最大区别 继用户自己生产内容(UGC,如个人自媒体)、专业人员生 产内容(PGC,如报纸杂志)后一种自动化生成内容的新方 式。可以说,ChatGPT 代表的以数据和算法驱动的智能传播, 是人类信息传播的一次全新范式转变。算法与数据是这种媒 介传播的核心要素,是以数据为基础的信息生产与分发的媒 介传播模式。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无所不在,它能够 以较低成本、极高效率触达全球多语种受众,并自动化展开 医疗等领域使用大规模增加,用户可以与机器对话,让用户 感觉就像在与真人进行交流,而机器则通过不断学习变得更 加智能化和类人化。 3.三大传播变革:生成式 AI 深刻改变内容生产、信息 传播和媒体格局。传播的全面智能化是一次深刻革命, ChatGPT 在内容生产广度深度方面呈现巨大潜力,正对信息 传播和媒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深刻改变着内容生产、信息 传播和传播格局。一是内容生产方式变革。ChatGPT 的内容0 魔豆 | 6 页 | 173.33 KB | 4 月前3
处置校园舆情,不应止于“删帖”——学校网络舆情危机应对“10要10做”对于需要时间进行调查研究、不能尽快给出结论的问题,如果只是简 单地说正在调查,公众不知道等待的时间长短,感受到不确定性,自 然很难满意。 应明确相关工作的时间节点,有序发布阶段性信息,稳定公众预期。 如有所学校的一次校园安全事故,学校第一时间公开了调查进展,赢 得了家长的信任。 六要公开透明,做猜疑消解者 公开透明就像阳光,是谣言的克星。 遮遮掩掩、暗箱操作容易引起公众误解,即便结果或结论是正确无误 的,公众也会质疑相关程序是否得当。 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直面问题的核心,直接回应公众的关键 诉求,发布真实信息,真诚与公众沟通交流。 对于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勇于担当负责,及时改正,以务 实的举措和优良作风赢得公众理解和支持。 如有所学校的一次教学质量风波,学校承认了不足,及时改正,最终 赢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八要灵活应变,做个“智慧小诸葛” 舆情世界复杂多变,就像迷宫一样。 不少问题难以迅速找到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 要在坚持 对于恶意造谣滋事者,则要依法打击。 应对舆情是特殊情况下的紧急事件,存在特事特办的实际需要,但不 能以此为借口违法违规动用权力,要坚持依法行政,把权力关进制度 的笼子里,在法律的约束下使用权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如在一次重要的学校考试中,有学生被发现作弊,引起了其他学生和 家长的不满。 学校对作弊事件进行了彻底调查,并根据学校规定对涉事学生进行了 公正的处理。学校还加强了考试监督,并在全校范围内加强了诚信教育。0 魔豆 | 7 页 | 144.71 KB | 11 天前3
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150人定律社交圈还细分为不同圈层。比如,亲密圈,3-5 人,遇到困 难和问题会请教或求救,是真正的朋友;同情圈,每月至少 彼此联系一次,你的喜怒哀乐会予以共情,一般有 10-15 人; 团队圈,基本是因工作联系交往比较多的人,可以达到 50 人。社交圈,稳定的社交网络关系,一般是 150 人,每年至 少会联系一次。 邓巴还发现,好友上千的社交网站用户与好友较少的用 户相比较,实际上他们各自交流的好友数量并无明显差别。 别。 人们在微信上可以拥有 5000 名好友,但只维持与现实工作 生活中约 150 人的内部圈子。依照邓巴的定义,内部圈子好 友指的是一年至少联系一次的人。人们明显希望拥有大量好 友,但实际上他们的好友不可能比其他人多。邓巴还发现, 女性更擅长在社交媒体上维持好友,女性更擅长通过与他人 交流来维持关系,男性则需要在一起从事实际活动。150 人 定律被认为是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社交网络的基础,即人0 魔豆 | 6 页 | 199.23 KB | 4 月前3
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前200效应往往取决于此前刚接受的信息。 国外学者分析亚马逊、Netflix 等 4 个网站数百万用户对各种商品的评分数据,发现用户的评分存在明显的锚定效应, 也就是说,用户在给出一个高分之后,下一次评分也偏高, 在给出一个低分之后,下一次评分也偏低。“先入为主”“先 声夺人”是信息传播的一般性规律,从众效应、跟风效应尤 其明显,一个事件发生后,最早出现的观点和意见往往具有 很强导向性,会给后来的讨论定下基调和方向。人们常常倾0 魔豆 | 4 页 | 131.68 KB | 4 月前3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五)“毒害”。[2]研究人员将一些由 AI 生成的语料作为训练数 据,“投喂”给一个正在训练的语言模型,然后使用它所输 出的结果再来训练新模型,并重复这一循环。他们发现,模 型每迭代一次,错误就会叠加一次。当人们要求第 10 次被 训练出的模型写出有关英国历史建筑的内容时,它输出的却 是有关豺兔的一堆胡言乱语。[3]英国牛津大学机器学习研 究员伊利亚·舒迈洛夫及其同事称这种现象为“模型崩溃”。0 魔豆 | 5 页 | 162.88 KB | 4 月前3
100条定律 逆火效应武器;而第二则真实的消息是美军在伊拉克什么也没发现。 实验结果让人意外,那些实验对象在阅读完美军没有在伊拉 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道时,反而更加相信第一则假消 息。研究人员随后又在别的话题上进行了类似的实验。结果 又一次发现,如果更正的消息与人原本的看法相违背,它反而会加深人们对错误信息的信任。心理学家说,这样的故事 就像剧本一样。我们可以决定安排剧本的情节按照自己的喜 好发展。人们接受信息不是看其真实性,而是看其合不合自 管子女怎样说也无济于事。你摆事实讲道理以更正某人的错 误观念,反而使他的错误观念更根深蒂固;你接受一个观点 后,会本能地拒斥与之相反的信息,从而捍卫自己的认知权 威不受挑战。从记忆生成角度来看,大脑神经元在一次次接 受刺激后就会逐渐被强化,当我们坚信一个观点时,同时也 就是反复强化了神经元,从而形成根深蒂固的思维。当自身 的观念被攻击时,就激发了愤怒和惊慌的感受,跟自己被攻 击差不多,就会想要捍卫自己的观点,很难去接受新的观点。0 魔豆 | 5 页 | 183.56 KB | 4 月前3
九三阅兵的 “朋友秀” 和 “武器秀”海两岸关系等方面所传递的信号,以及国际社会对阅兵的关 注和反应。 引言 9 月 3 日,我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和阅兵 式。距上一次阅兵已过去十年,十年间,中外关系、台海局 势以及我国的强军建设、武器研发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 此次阅兵则成为了观察这些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朋友秀”:盟友变多反映国家影响力提升 (一)26 的无人水下航行器等,都受到 了台湾当局的关注。美国一研究所认为,解放军在力量结构、 两栖与渡海支援等方面有显著进步,这也让台湾方面对阅兵 所传递的信息更加焦虑。 最后的话 此次阅兵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一次集中展示,也 将对未来的国际关系和台海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100 魔豆 | 4 页 | 150.75 KB | 2 月前3
100 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病毒传播公开性与可视性,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从众心理。产品或服 务的公共性可视性越强,公众的识别度就越高,对人们的激活程度就会越高,产品或服务就会更流行。这背后还存在“行 为剩余”现象,如商家提供购物袋,消费者在一次消费后反 复使用这些袋子,将进一步宣传商家品牌。 五是实用价值(Practical Value)。人们认为带有实用价 值的信息能够帮助他人,因此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往往传播 得更快、更广。人们喜欢互相帮助,利他思想驱使人们分享 我复制,如购买豪车证、购买豪宅证,喜提辽宁号、喜提复 兴号等。二是利益诉求。既有物质利益,又有精神利益。物 质利益包括红包、打折券、优惠券等。精神利益包括能否秀出格调,能否体现高大上等。物质利益是短暂的,一次性的, 精神利益追求相对更加持久和有温度。三是关涉正能量。人 们喜欢表现个性或爱心,以及优越感。那些能激发积极情绪 的内容往往比刺激负面情绪的内容传播会更广,因为他们会 觉得这是个人身份的体现,让他们看起来更加的精明机智,0 魔豆 | 7 页 | 241.33 KB | 4 月前3
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原始微博法则真实新闻还要更受关注。来自虚假新闻网站与极端博客页面的 20 大虚假新闻的转发率高达 870 万,而《纽约时报》《华 盛顿邮报》《赫芬顿邮报》等主流媒体的 20 大选举新闻,转 发率却只有 740 万。 社交媒体一次又一次的爆料、辟谣、再爆料、再辟谣的 循环模式,使受众厌烦媒体对所谓事实的郑重报道,看到信 息第一时间不是思考信息是否是事实,而是怀疑整个事实的 真实性。人们对假新闻假消息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0 魔豆 | 9 页 | 474.62 KB | 4 月前3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与政治选举(二)最终,普拉博沃赢得这次总统选举。纽约大学认知科学名誉 教授、人工智能专家加里·马库斯(Gary Marcus)指出, 相信这项技术将在未来的选举中发挥重要作用,很难否认人 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不会成为下一次选举的主要力量。 2. 人工智能成为操纵政治选举的强大武器。深度伪造 技术在政治选举当中成为一种武器。首先,恶意的行为者会 伪造证据,助长虚假指控和虚假叙述。例如,通过对候选人 发表的原有言0 魔豆 | 3 页 | 142.54 KB | 4 月前3
共 26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