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治理:理论路径与范式转换(下)象,给数 字时代的网络舆情治理带来新的挑战。既有的回应治理路径 和法治治理路径无法有效覆盖网络舆情生命周期的各个阶 段,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治理失灵的状态。“大数据悖论” 带来诸多治理困境。一是技术困境。数字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容易产生同 质化竞争;网络数据信息传递内耗大,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和 数据安全问题。此外,大数据技术人才缺乏、网络舆情分析 算法简单、数据质量良莠不齐、数据孤岛与数据鸿沟等问题 尚待解决。网络舆情监测盲区导致算法所呈现的舆情与真实 的社情民意之间存在偏差,虚假新闻和信息茧房等问题也会 引致舆情误判的风险,隐私伦理、数据滥用、数据垄断等问 题还会带来网络信息管理的风险。 二是社会困境。一方面,建设网络舆情治理的数据收集、 储存、使用监管体系和技术分析系统需要雄厚的资金和充足 的人力;另一方面,数字技术量化并重构了信息传播效果的 评估指标和评价体系,造成媒介道德素养与“注意力经济” 治 理路径无法有效应对。比如,单一的法治治理路径可能限制 公众参与,单一的市场治理路径可能导致政府被边缘化,单一的协同治理路径存在治理碎片化的风险,单一的技术治理 路径容易陷入“技术万能主义”困境,而单一的情感治理路 径则可能过度放大社会情绪价值而忽视事实处置。 网络舆情治理的五种路径在实践中日益呈现出多维耦 合、动态嵌套的复杂图景。理论逻辑方面,呈现工具嵌套和 功能补偿的特征。比如,技术治理路径可以通过提供算法、0 魔豆 | 10 页 | 240.70 KB | 18 天前3
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提高网络危机公关意识差还是战术部署失 误导致这些企业无法迈过危机的门槛?危机对于每一家企业而言,不仅仅是一道决定企业生死的难关,更是考验企 业战略成熟度的关口: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与应对能力决定了企业最终是否能走 困境。 企业遭遇危机的处理方式有很多,但是在企业遭遇危机时,还是难免会想要 先“捂住”危机,企业和企业家们也常常表现出一种漠视,可以“捂住”,而无需道 歉、解释和补偿。近年来的网络危机可见,传统的“捂住”危机的办法,在网络时0 魔豆 | 3 页 | 196.38 KB | 5 月前3
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结构优化与法治因应应。 二、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的治理困境在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治理面临严重问题,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网络生态严 重恶化。国家治理层面的主要原因包括,网络舆情治理的既有模式不能及时回应治理的新需求,治理的敏捷性、 有效性不足,治理效能有待提高,治理模式亟待转型。 (一)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的新特征 智能传播时代的网络舆情治理困境源自治理对象变化导致的治理需求变化。舆论具有公共性,公共舆论明0 魔豆 | 9 页 | 608.07 KB | 3 月前3
【商务分享版】2024年上半年网络舆论观察网信办重点整治蓄意造谣抹黑企业或企业家等问题,高层频频召开企业 和专家座谈会,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谋篇布局。值得注意的是,银行 取款管理“趋严”、养老金和医保“缺口”传言、医院欠薪等社会民生 领域舆情,容易泛化出的对财政困境解读,给民众的发展信心带来扰动。 图 2 关键词舆论走势图(数据来源:清博智能) (三)文旅行业爆发式增长,舆论聚焦网红经济如何长红 文旅关键词:尔滨、天水麻辣烫、福宝回国、文旅账号互卷、鬼秤0 魔豆 | 16 页 | 1.02 MB | 1 年前3
新华社2025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60页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使他们开始怀疑并批判社 会主义制度,逐渐转向支持西方的民主和自由价 值观。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一系列改 革措施,包括政治多元化、经济市场化、思想自 由化等。然而,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没能帮助苏联 走出困境,反而加速了内部分裂和动荡,最终导 致苏联走向分裂和解体。 尝到了思想殖民“不战而胜”的甜头后,美 国越发肆无忌惮、变本加厉。美国作家威廉·布 鲁姆在 《民主:美国最致命的输出艺术》 中指0 魔豆 | 60 页 | 1.04 MB | 2 月前3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202507技术发展的重要试验场与创新源,正在形成独特的技术反哺机制。 教育场景产生的海量教学行为数据与认知发展图谱,为人工智能 技术提供了真实、连续、多维度的训练样本,推动情感计算、认 知建模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教育实践中暴露的伦理困境与价值冲 突,倒逼智能系统强化可解释性设计与隐私保护机制,促进负责 任人工智能框架的完善。教育研究揭示的人类学习规律与认知机 制,为类脑计算、知识表征等底层人工智能技术提供认知科学依 据。这0 魔豆 | 79 页 | 796.78 KB | 3 月前3
共 6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