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治理:理论路径与范式转换(上)乃至未来的网 络舆情治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二、网络舆情治理的五大理论路径 (一)法治治理路径 法治治理路径强调政府作为强势治理主体,凭借其资源、 人才和技术等优势进行综合协调、强制介入与管控,从而迅 速控制并积极妥善地应对网络舆情。这是依法治国理念下具 有明确性、指导性、公平性的有效治理路径,也是“集中力 量办大事”的表现形式之一。政府往往基于法治思维,依据 相关法律 络舆情的管控延续着传统的“舆论一律”思维,偏好“管控 平抑”的治理路径,舆情管理通常“以管控为内核、以应急 为重心、以平息为旨归”,以运动式维稳为主要手段;但也 应该看到,我国网络舆情治理正在从强制管控向柔性调适转 型,政府治理工具正经历从第一代强制型工具向第二代混合 型和引领型治理工具的转变。其中,渐进式制度改革在网络 舆情治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有学者认为“互联网+” 政策重构了中国互联网治理格局。 国0 魔豆 | 9 页 | 202.60 KB | 1 月前3
网络舆情治理:理论路径与范式转换(下)府一元封闭型治理模式逐渐解构,多元主体开放共治、协同自律的全新网 络舆情治理图景日渐形成。 在治理方式层面,网络舆情治理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 逐步从刚性管控转向柔性引导。相较于政策法规管控的强制 性手段,市场治理路径更加强调行业组织或网民个体的自律 性,主要通过行业规则或组织纪律来引导网络舆情。协同治 理路径则注重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同参与,强调通过沟通对话、 协商合作等方式提高网络舆情治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大数0 魔豆 | 10 页 | 240.70 KB | 18 天前3
新华社2025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60页从趋附,这就是美国的“思想殖民”。与正常的 人类思想文化交流不同,思想殖民是基于不平 等、为了不平等的头脑控制。主要体现在:一是 强制改造。由于实力地位悬殊,强权国家往往利 用霸权地位,强行在目标国家植入自身价值理 念,同时选择性地清除特定原生文化和思想。这 种强制性的思想改造,常常导致目标国家出现严 重的认同危机、文化失语和价值混乱。二是恶意 操纵。为了达到“驯化思想”的目的,强权国家 的便利条件,则是其“软性基础”。 坐享“世界语”红利。语言是推行思想殖民 的基本工具。美国著名政治思想家亨廷顿认为: “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 17—19 世纪,英国通过全球殖民将英语强制推 行至美洲、南亚、非洲等地,成为这些地区的行 政与教育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凭借 经济、军事、科技及大众文化优势,倾力向世界 推行英语,使得英语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 全球通用语言。受霸权思维惯性影响,不少美国0 魔豆 | 60 页 | 1.04 MB | 2 月前3
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结构优化与法治因应的追求,也有不法者对公民个人隐私的侵犯和侮辱诽谤行为混杂其中。又如,在巴黎奥运会期间,部分“饭圈”组 织借助奥运赛事热点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贺某某在网络社交平台诋毁乒乓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北京公安机关对其 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流量利益裹挟网络表达网络信息传播机制使得参与者的现实责任与网络虚拟身份分离,传统的责任威慑失效,违法者的虚拟网络 心理难以消弭。网络中的个人身份是一种虚拟身份,拟制的身份与现实的公民个人或者组织身份并不完全对应,0 魔豆 | 9 页 | 608.07 KB | 3 月前3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202507的教育准入以保障个人隐私、数据安全和年龄适用性为前提,以 保障价值观合规性为红线。其次,通过制定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 支持本土化专业性教育人工智能系统开发并优先扶持包容性人 工智能工具开发。同时,采取人工智能能力强制要求和柔性培训 支持相结合的方式,普及性和长周期地提升教管、教师、学生的 人工智能能力和创新应用实践。只有通过全行业的协调与配合, 才能实现教育培养智能科技人才、技术赋能教育战略转型的双向 赋能。VI0 魔豆 | 79 页 | 796.78 KB | 3 月前3
共 5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