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前瞻之二“连接一切”:互联网→物联网→人联网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形象地说,世间万物,小到手表、钥 匙,大到汽车、楼房,只要嵌入微型感应芯片,物体和物体之间也 能“信息交流”。物联网体现了人、物、环境之间的互动,将给我 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场全新革命。物联网最简单、最原始、最小巧的雏形,现在已可以用到。比如, 汽车的无钥匙进入、感应大灯、自动雨刷、恒温空调、GPS 定位、 自动泊车、四轮驱动、倒车雷达、胎压监测等连接起来的网络系统, 就像是一个小物联网。物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网络信息技术0 魔豆 | 5 页 | 314.97 KB | 4 月前3
当前舆情处置中的四种不良范式复杂 舆情,“头疼医头”可以通过“处理表层问题”快速完成“责 任表态”,很容易让外界觉得“管理者在积极应对”,但实 则回避了“制度设计、决策逻辑、监管体系”等深层责任。 即便处置,也只是针对最显眼的局部下功夫,形成“局部问 题已解决”的闭环,让人误以为整体问题已处理。简言之, “头疼医头”的迷惑性,在于它精准模仿了“有效处置”的 “表面动作”(快速、具体、有针对性),却省略了“有效 暴露。 头疼医脸——逻辑错位的“靶向错误”。“头疼医脸”, 指在问题解决中找错了干预对象,把精力投入到与核心矛盾 无关的领域,甚至对“非问题”进行干预,不仅是对舆情本 质的严重背离,也是最伤公信力的不良处置范式。这种思维 误区的核心是因果关系错位,部分社会管理者有意或无意将 “无关因素”当作“关键变量”,本质是对问题的认知存在根本性偏差。“头疼医脸”的危害,在于用错误的逻辑消耗0 魔豆 | 6 页 | 172.15 KB | 12 天前3
颠覆 未来已来·互联网颠覆性技术变革的机遇与挑战(综述)嵌入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过程,逐渐展现出巨大影响力。新 技术通过与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改变着这 些领域运行的底层逻辑,对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等构 成挑战。新技术安全也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复杂、最现实、 最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美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信息技 术攻势将进一步规模化、智能化,不断推升信息技术领域攻 防的强度、频率、规模和影响。例如,美西方国家对“深度 伪造”“计算宣传”等人工智能的应用,给其他国家安全和0 魔豆 | 9 页 | 224.78 KB | 4 月前3
处置校园舆情,不应止于“删帖”——学校网络舆情危机应对“10要10做”如有所学校因为食堂卫生问题引起学生及家长不满,引发网络舆情。 学校对此高度重视,主动出击,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及时整改,最 终化险为夷。 所以,要勇敢迎接挑战,用我们的真诚和行动,引导舆论的走向。 三要尊重家长和学生,做他们的“贴心人” 家长和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试图糊弄他们的举措都是徒劳,最 终适得其反。 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诉求,真 诚回应他们的关切,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认知和情绪感受,依据社会0 魔豆 | 7 页 | 144.71 KB | 12 天前3
100条定律 生物钟效应呈现一定生物 钟现象,这对舆论扩散有着极大影响。在不同时间,事件的 舆论扩散规模、走向会有很大不同,因为在不同时间网民上 网人数是不一样的。在网络舆论场,每天都有小生物钟,19-23 时是上网最 高峰,也是休闲娱乐、交流信息、抒发情感的高峰,网民比 较放松,看法比较随意。9-11 时和 14-16 时是两个小高峰, 主力是中青年上班族,他们对生活、工作、社会有自己的看 法,对热点事件有很多感触与评论,回复也更具理性更有影0 魔豆 | 4 页 | 207.28 KB | 4 月前3
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社交分享定律创建以来点赞量最高的记录,达到 640 万。这 些网络达人可谓是一呼百万应。随着社交媒体功能和服务的不断丰富,零阻力共享成为 现实,使社交分享定律还会继续下去,持续推动信息海量增 长。比如,Facebook 早期最突出的服务就是音乐流媒体服务 Spotify,它可以自动分享你听过的每一首歌。这项服务推出 的前两个月,就有超过 15 亿次“收听”通过 Spotify 和其他 音乐应用共享。《华盛顿邮报》等新闻机构使用该服务功能,0 魔豆 | 5 页 | 218.40 KB | 4 月前3
一场“撞”出来的舆情风暴,理想i8对撞乘龙卡车事件舆情报告pdf00%)上,这两种情绪的占比最高, 显示出公众对于理想汽车碰撞测试结果持有较大的疑问和 不确定感。失望情绪也相对较高,达到 14.17%,表明有相 当一部分网民对事件感到不满。 质疑与惊讶 (主流情绪) 这是评论区最普遍的情绪,且这个情绪涵盖了两个层 面,一是大量网友表示“不信”、“反物理常识”,并用“泡沫 卡车”、“纸糊的”等词语进行调侃。乘龙卡车官方账号下“一 觉睡醒天塌了,没撞过理想”的留言成为热评,反映了普遍 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被视为品牌态度的直接体现。 在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高管的个人形象与 品牌形象已深度绑定,其公开言行需要更加审慎,个人情 绪的表达必须让位于品牌战略的整体考量。 最后,事件也促使我们回归到一个最朴素的常识:车 辆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室里的极限测试结果, 并不完全等同于真实道路的安全保障。对于广大消费者而 言,时刻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安全驾驶习惯,远比迷信任何一场精心编排的“碰撞秀”更为重要。而对于车企,踏踏0 魔豆 | 16 页 | 790.77 KB | 3 月前3
网络舆情治理:理论路径与范式转换(上)息中心发布的 第 5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已接近 11.08 亿人,互联网普及 率达 78.6%。不断扩大的网民规模催生了全球最庞大、最复 杂的网络舆论场。 网络舆情是热点事件引发的网民社会政治态度、认知、 情绪、意见、观点的集合,既可能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促进 公民意识觉醒、缓解现实社会矛盾,又可能导致信息失真、 群体对0 魔豆 | 9 页 | 202.60 KB | 1 月前3
100条定律 蒲公英效应蒲公英效应,最初来自于美国硅谷一名创业家,形容种 子投资和创业公司即使失败也不会就此消失,其中的人才会 像许许多多的蒲公英一样,随风到处飘荡,然后落在合适的 土地,再生根发芽。蒲公英效应是以一个动作为出发点,最 终达到多重结果。 社交媒体提供了关注 (收听 ) 、转发、评论、回复、 私信、对话、邮件分享等互动功能,微博还可以通过“@” 提醒和转发来实现各种形式互动。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就 像被吹开0 魔豆 | 4 页 | 149.96 KB | 4 月前3
100条定律 网络舆情的1%法则从 1%到 10%各种情况不等。如,推特用户的活跃性、集中度会 超过社交媒体的一般水平。2011 年《哈佛商业评论》研究报 告显示,10%的推特用户发出超过 90%的信息,而在一般社交 媒体最活跃的 10%的用户仅发出 30%的信息。 无论实际比例是否完全符合 1:9:90 比例,但多数网 站用户基本可分为三类,1%的深度用户,9%的轻度用户,90% 的游客用户。1%的深度用户,会花费大量时间分享内容,或0 魔豆 | 5 页 | 168.54 KB | 4 月前3
共 19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