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前序 。 2023 年 10 月 7 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代号“阿克萨 洪水”袭击行动,以色列随即对哈马斯和加沙实施“铁剑” 报复行动,这是继 2022 年俄乌冲突后又一大战事。双方除 了进行军事对抗,还展开激烈认知对抗,各自瞄准国内国际 民众展开认知传播,试图影响国内国际舆论。于是,与军事 冲突相关的真实与虚假信息交织,仇恨与同情情绪扩散,国 面这场冲突是关于认知的战争,讲述的是“谁是受害者、谁 是侵略者”的故事,而谎言和虚假信息发挥着关键和持续的作用。 同样,2012 年、2014 年的巴以冲突也是伴随战争进程, 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同情大量伤亡的巴勒斯坦民众,外界对以 色列军事行动的支持逐渐减弱。这背后也是认知战在起作用, 相关各方利用冲突图像和视频以及战争苦难来影响甚至引 领国际舆论。双方都大量发布利己信息,试图把自己塑造为 正义的一方。例如,以色列利用媒体策略来赢得同情,强调 其类似“9·11”恐袭的受害者,并证明以军报复的合理性; 哈马斯则渲染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灾难。以色列采取一系列 宣传策略:强调哈马斯 10 月 7 日袭击是恐怖屠杀,指责亲 巴群体并为轰炸加沙辩护,限制冲突信息从加沙流出,通过 宣传军事实力和对加沙的打击来鼓舞本国民众。 以色列将哈马斯与 ISIS 相提并论,模糊平民与战斗人员 的界限,声称巴勒斯坦人拒绝共存,并将以军报复描绘为一 场解放巴勒斯坦人0 魔豆 | 4 页 | 198.39 KB | 4 月前3
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㈠网络连接力之争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㈠网络 连接力之争 (该文章转载于黑鸟智库) (一)网络连接力之争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伴随军事冲突的认知战,首 先要摧毁或瘫痪敌方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物理破坏和 网络攻击,使对方成为网络孤岛和信息孤舟。 双方都通过军事硬攻击,试图摧毁对方的信息基础设施, 切断对方通讯,阻滞信息传播。哈马斯所在的巴勒斯坦,信 息基础设施落后且脆弱,有限光纤网络仅能勉强覆盖部分主 息基础设施落后且脆弱,有限光纤网络仅能勉强覆盖部分主 要城市,带宽有限且稳定性差;无线通讯基站量少且分布不 均,信号强度在偏远地区和冲突前沿地带薄弱。即便如此, 以色列还是果断攻击巴信息基础设施,通过轰炸等对加沙断 电断网,试图阻断加沙与外界通讯。以色列之所以对巴信息 基础设施狂轰乱炸,就是为了阻止加沙居民和媒体向世界讲 述悲惨境遇。联合国人权事务负责人特克谴责以色列中断加 沙互联网和电信,“使加沙人民无法了解当地正在发生的事, 地两家主要电信公司后,加沙的电力和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 中断,信息传播渠道阻断,进一步导致哈马斯在舆论上的弱 势。哈马斯只能使用简易无线电通信设备,在有限范围维持 断断续续的通信。不过,也有一些友好国家为其提供卫星通 信频段与设备支持,使哈马斯能一定程度突破信息封锁。哈 马斯通过卫星可以向国际社会反映加沙的平民苦难、医疗短 缺等情况,争取国际支持与援助。 以色列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其境内光纤网络密如 蛛丝,基站遍布城乡,4G0 魔豆 | 14 页 | 402.75 KB | 4 月前3
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一)网络连接力之争巴(哈)以冲突认知战:网络连接与信息链接之战: (一)网络连接力之争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伴随军事冲突的认知战,首 先要摧毁或瘫痪敌方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物理破坏和 网络攻击,使对方成为网络孤岛和信息孤舟。 双方都通过军事硬攻击,试图摧毁对方的信息基础设施, 切断对方通讯,阻滞信息传播。哈马斯所在的巴勒斯坦,信 息基础设施落后且脆弱,有限光纤网络仅能勉强覆盖部分主 要城市, 要城市,带宽有限且稳定性差;无线通讯基站量少且分布不 均,信号强度在偏远地区和冲突前沿地带薄弱。即便如此, 以色列还是果断攻击巴信息基础设施,通过轰炸等对加沙断 电断网,试图阻断加沙与外界通讯。以色列之所以对巴信息 基础设施狂轰乱炸,就是为了阻止加沙居民和媒体向世界讲 述悲惨境遇。联合国人权事务负责人特克谴责以色列中断加 沙互联网和电信,“使加沙人民无法了解当地正在发生的事, 并切断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加剧平民的苦难。” 地两家主要电信公司后,加沙的电力和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 中断,信息传播渠道阻断,进一步导致哈马斯在舆论上的弱 势。哈马斯只能使用简易无线电通信设备,在有限范围维持 断断续续的通信。不过,也有一些友好国家为其提供卫星通 信频段与设备支持,使哈马斯能一定程度突破信息封锁。哈 马斯通过卫星可以向国际社会反映加沙的平民苦难、医疗短 缺等情况,争取国际支持与援助。 以色列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其境内光纤网络密如 蛛丝,基站遍布城乡,4G50 魔豆 | 14 页 | 377.53 KB | 3 月前3
空间信息产业—国内之进展空间信息产业—国内之进展 编者按:空间信息产业是国家的战略信息产业,他深度 融合卫星导航、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核心技术,在 智慧城市建设、商业运输物流、应急响应保障、低空精准飞 行等应用场景中潜力巨大。根据有关资料,作者编发两篇有 关空间信息产业的文章,一篇是“国外之观察”,一篇是“国 内之进展”。供大家参考! 一、发展历程 相比较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在空间信息产业率先实现 实现 了产业化、商业化和国际化,我国空间信息产业起步较晚, 但在国家政策加持、业务需求和资本助推下、我国空间信息 产业也在加快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之路。 我国卫星通信产业起步于上世纪 80 年代,在“331 工程” 牵引下,198 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 卫星。1998 年,我国加紧开展了大型卫星公用平台的技术开 发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4 年,我国与尼日利亚签 星以及三批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低轨星座建设 显著加速。 重大卫星通信项目纷纷落地。2023 年 2 月,空间电磁频 谱研究院及低轨卫星星座产业化项目落户重庆,聚焦空间电57 磁频谱研究、空间气象数据应用研发、空间信息产业链引育 孵化及商业应用相关核心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6 月,成 都市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联盟正式启动,成都卫星互 联网产业园揭牌运营。 新政策新模式新标准出台。2023 年,工信部宣布对卫星300 魔豆 | 11 页 | 225.41 KB | 1 月前3
空间信息产业—国外之观察12 空间信息产业—国外之观察 编者按:空间信息产业是国家的战略信息产业,他深度 融合卫星导航、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核心技术, 在智慧城市建设、商业运输物流、应急响应保障、低空精准 飞行等应用场景中潜力巨大。根据有关资料,作者编发两篇 有关空间信息产业的文章,一篇是“国外之观察”,一篇是 “国内之进展”。供大家参考! 一、发展历程 “通导遥”作为空间信息应用的基础,国外已在数十年 的“试验监测型卫星系列”也在这一时期陆续发射,用于研 究全球变化、地质活动等重要科学问题。 经过长期发展与变革,空间信息产业逐步从军事应用拓 展到民用和商业应用,经济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 化、行业影响力日益彰显。未来,卫星应用产业将进一步与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高效联动,借力世界各国经济转 型升级的东风,拥有更多新机遇和新市场,实现更大地发展。 二、产业发展现状 根 土地利用和城市管理等方面,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精准 度。 (3)上中下游协同配合,打通生态全产业链 国外空间信息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和扩展。产业链包括 上游的卫星制造、遥感器研发等环节,中游的数据处理、分12 析等环节,以及下游的应用服务环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和应用领域的扩展,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推动了空间信息产业规模的扩大。 以遥感产业为例,在卫星制造和遥感器研发方面,随着 技术的进步和300 魔豆 | 10 页 | 223.17 KB | 1 月前3
忻州小学查“户口式”收集信息引众怒:教育管理别踩这三大“红线”忻州小学查“户口式”收集信息引众怒:教 育管理别踩这三大“红线” (来源:纵览新闻) 近日,山西忻州长征小学(西校区)的一张“家校联系卡”, 把“家校沟通”这个本该温暖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表格里 “擅长技能”“社会资源”等与教学关联甚微的栏目已让家长犯嘀咕,“是否单亲”这类敏感隐私问题的出现,更是直接触碰 了公众的情绪红线。尽管校方迅速致歉止损,但这场舆情风 波留下的思考,值得所有教育从业者深思——家校沟通的边 波留下的思考,值得所有教育从业者深思——家校沟通的边 界在哪里?学校信息收集的“度”该如何把握? 以下几类“红线”需重点规避,这不仅是对学生和家长的 尊重,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坚守。 红线一:隐私边界模糊,把“管理便利”凌驾于“个人权 利”之上 “我的家庭情况和孩子上学有什么关系?”这是许多家长 看到“是否单亲”一栏时的直观疑问。在法治观念日益普及的 今天,“隐私权”早已不是抽象的法律概念,而是每个公民的 殊保护。 学校收集信息的逻辑,本应是“为了学生发展”而非“为了 管理便利”。诸如学生的健康状况、紧急联系人信息等,是保 障校园安全和教学活动的“必要信息”;而家长的职业细节、 社会资源、家庭结构等内容,除非涉及学生特殊帮扶需求且 经家长主动同意,否则都属于“非必要信息”。 部分学校之所以陷入“查户口”的误区,本质上是把行政 思维带进了教育场景——觉得“多收集点信息总没错”,却忽 略0 魔豆 | 5 页 | 260.46 KB | 17 小时前3
“私域”直播犯罪现状分析及风险研判用户信任后诱导其转账。例如,兰州七里河区犯罪嫌疑人董某 燕将 50 岁以上的老年人拉进微信群在群内分享直播链接,仅兰 州一个私域直播平台上,就有 116 名中老年人被骗。 (四)传销裂变 传销裂变是私域直播中的一种新型犯罪类型,其特点在于 通过直播培训发展下线,构建传销网络。犯罪分子在直播中发 布传销信息,如夸大产品收益、虚构成功案例等,吸引用户加4 入传销组织。同时,他们还利用直播培训等方式,对下线进行 职。色情直 播源于群聊分享,但平台仅采取限流措施,未追溯源头。部分 舆论指出,平台为追求流量默许“擦边球”内容,例。此外,用 户实名认证机制形同虚设,黑产团伙批量注册虚假账号用于传5 播赌博链接,而平台风控系统未能有效拦截。公众呼吁建立“平 台连带责任制”,要求其对私域内容承担更高审核义务。 (三)老年群体成为重点目标的伦理争议 私域直播对老年人的“精准围猎”引发社会强烈谴责,舆论 销管理办 法》未明确私域直播的监管细则,导致平台审核责任边界模糊。 二是私域直播中的虚假宣传、夸大疗效等行为涉嫌违反《反不 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法分子通过虚构 身份、伪造信息等手段逃避法律追责,使得监管部门难以有效 打击其违法行为。 (二)损害公信力与青少年认知 一是私域直播乱象严重损害行业公信力,导致消费者对正 规直播产生信任赤字。2024 年“三品一械”直播消费调查报告显100 魔豆 | 11 页 | 33.50 KB | 11 天前3
直播6.20-618电商大促营销风云录品牌618风云录启示 043 营销数据:淘宝、京东传播规模占绝对主导 p 淘宝天猫在总传播声量上遥遥领先,为京东的1.6倍以上,是抖音的5.2倍,是拼多多的56.7倍。 p 淘宝天猫、京东将微博作为信息传播核心阵地,抖音依靠自身视频平台属性和内容生态进行传播转化,在活动 后期发力,形成了独特的竞争力。拼多多渠道相对均衡但整体声量偏低,存在感相对较弱,未能展现出与其市 场份额相匹配的传播声势。618营销“套路”拆解 618的显性逻辑。小红书与 淘天推出的"红猫计划"实现 内容平台与电商平台的无缝 衔接,用户浏览"簪花学士 服"毕业照种草笔记后,可 直接点击链接跳转淘宝下单 国风配饰。 B站升级"京火计划",数码类UP 主测评视频下方嵌入的京东商品 链接,带动3C品类转化率提升。 这种融合并非简单导流,而是数 据共享的深度合作——小红书向 品牌商开放种草笔记的互动数据, 帮助其优化产品设计和卖点表达 营销共性:内容场与交易场深度融合缩短决策链路 p 小红书种草笔记跳转淘宝购买的“红猫计划”实现“广告挂链”直跳淘宝,打破平台壁垒,实现“种草 即拔草”,缩短决策链路 。 p 京东在内容生态方面发力,将以往B站UP主测评嵌入京东链接的“京火计划”转变为“超级测评”IP, 围绕京东商品的评价和问答来制作短视频,并在商品详情页置顶测评视频。17 营销共性:AI技术深度赋能内容生产 与直播革新服务 p 京东618大促期间全面推广AI技术应用,0 魔豆 | 31 页 | 9.90 MB | 4 月前3
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前瞻之三“明暗相间”:明网+(深网&暗网)美剧《纸牌屋》有一段对话,“96%的互联网数据无法通过标准搜 索引擎访问,其中大部分属于无用信息,但那上面有一切的东西, 儿童贩卖、比特币洗钱、致幻剂、赏金黑客……”剧中所描述的这 个“黑暗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常被犯罪分子利用从事非法活动, 现已成为各国执法部门联合打击的重点领域。如,2016 年 11 月, 北京警方公布了一起大学生用“暗网”传播儿童色情信息的案件。 2016 年 12 月,美国 CBS 电视台播出自制的八集纪录片《暗网》 电视台播出自制的八集纪录片《暗网》, 每集一般由三个小故事构成,通过普通人所不知的网络空间隐秘世 界,讲述互联网对人和人性的影响。互联网包罗了海量的信息量, 但我们日常能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那些通过百度、谷歌、雅虎 等搜索引擎等可以检索、处于各国政府监管之下的互联网络,是 可见互联网,也称作表层网络或明网,就是我们常用的公共互联 网。那些通过搜索引擎无法检索的互联网络,是不可见互联网路, 也称作 像洋葱一样层层叠叠,被命名为“洋葱路由”(Onion Routing, 简称 Tor)。2004 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财政紧缺,停止对 Tor 的资金支持,并将之开源。 明网信息可以互联共享,暗网信息经过加密,不能通过超链接访问, 不能通过百度、谷歌等标准搜索引擎抓取,很难定位和追踪,需要 通过动态网页技术才能访问。用户只有通过匿名软件 Tor,才能浏 览访问暗网。用户的访问请求会被三重加密,即会在分布全球的成0 魔豆 | 4 页 | 187.99 KB | 4 月前3
以反事实控制印度舆论,莫迪-辛格双人舞表演登峰造极日的印巴战争中,印军被击落五架战机、被摧毁一处 S- 400 防空导弹阵地,印军基本上完败。巴基斯坦公布了铁一般证据,而印度莫迪、辛格则 全部否认,反而编造印军全胜的反事实舆论,并且拿不出任何获胜的事实证据。 新闻链接:2025 年 7 月 30 日,印度总理莫迪在议会特别会议上,宣称印度防空系统 在 5 月 9 日的印度“辛多尔”作战行动中,成功挫败了巴基斯坦发射的 1000 架无人机和导 弹进攻,并称取得了 “诡辩性的大反 转”之完美组合,不仅在印度的国内舆论场中塑造出了占据道德与实力的虚假制高点,还在 国际上制造出了人人看了都可笑至极的“印度不可小觑”假象。 莫迪与辛格的反事实舆论双人舞表演,将假信息的操控与印度民族主义叙事融为一体, 可以说是把反事实舆论控制的双人舞表演,推向了登峰造极的演出水平。0 魔豆 | 1 页 | 209.43 KB | 3 月前3
共 238 条
- 1
- 2
- 3
- 4
- 5
- 6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