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直播犯罪现状分析及风险研判“私域”直播犯罪现状分析及风险研判 “私域”直播是指依托微信群、企业微信、小程序等封闭社 交平台开展的直播活动,其用户群体相对固定、私密性强、监 管难度大。近年来,私域直播逐渐成为新型犯罪的高发领域, 尤其是诈骗、虚假宣传、传销等犯罪行为频发。不法商家利用 “私域”直播这种通过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定向触达用户的模式, 采取“播完即注销”“解散群组”“更换平台”等手段销毁证据,规 避监管,打造欺诈的“隐秘角落”。研判认为,私域直播的隐蔽 诈骗及传销裂变等领域。其犯罪手段依托微信群、小程序等封2 闭社交生态,利用熟人信任降低用户警惕,结合 AI 换脸、虚拟 直播间等技术规避监管,犯罪资金多通过虚拟货币、境外账户 流转,导致取证难、追责成本高。同时,部分平台对私域直播 内容审核缺位,用户实名认证机制形同虚设,加之法律法规对 私域场景下新型犯罪的行为界定模糊,形成法律监管灰色地带。 此类犯罪不仅导致个体财产损失与信任危机,还衍生出未成年 人保护缺 费观看”“互动福利”等手段诱导用户打赏或私下交易。犯罪分子 通过直播平台发布低俗、色情内容,吸引用户进入直播间,并 设置付费门槛,要求用户打赏或购买虚拟礼物才能观看更多内 容。同时,还利用私域直播的封闭性,诱导用户添加微信、QQ 等联系方式,进行私下交易,如出售色情视频、图片等。例如, “ ” 辽宁丹东 小姐姐 网络直播平台案。8 “ 名犯罪嫌疑人利用 小姐 ” 姐 网络直播平台进行淫秽表演,吸引观众刷礼物和充值,每日100 魔豆 | 11 页 | 33.50 KB | 11 天前3
小红书被查舆情分析报道1 小红书平台被查舆情分析报告 9 月 11 日国家网信办消息,近日,针对小红书平台未落实 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重点环节频繁呈现多条炒 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破坏网络生态 问题,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市网信办,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 态治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对小红书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 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 此次查处暴露出小红书在内容生态治理、商业利益与公共 此次查处暴露出小红书在内容生态治理、商业利益与公共 责任平衡等方面的严重问题,无疑为其他互联网平台敲响了警 钟:在监管日益趋严的大背景下,唯有摒弃“流量至上”的短 视思维,抓住从“流量至上”到“价值导向”的转型契机,才 能在合规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一、事件概览 1、事件总结 在 2025-09-1100:00:00 至 2025-09-1213:56:39 期间,该事件 共监测舆情信息总量 118882 条。 共有 74927 家媒体参与了报道,报道主要媒体平台为抖音、 微博、今日头条,媒体报道的热词有红书、平台、网络、生态、 网信。 该事件的传播者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山东、江苏、浙 江。 事件有 7022 个大 V 参与了讨论,其中热门大 V 为秀目庄 园官博、合肥日报、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2、事件上榜详情 上榜 平台 热搜标 题 热 搜 排 名 当前热 度值 上榜时间100 魔豆 | 10 页 | 270.97 KB | 2 月前3
AI掀起爆改国产老剧潮乱象分析AI 掀起爆改国产老剧潮乱象分析 近期,各类平台上出现了不少被 AI 魔改的国产老剧短视频, 比如《甄嬛传》的宫斗戏成了枪战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突然打起了拳击,《西游记》里的唐僧“答应”了妖精等等。国 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AI 魔改)》,表示 AI“魔改”视频以假乱真、“魔改”经典现象频发。这些视频为博 流量,毫无边界亵渎经典 IP,冲击传统文化认知,与原著精神 AI“魔改”视频中,《三国演义》《甄嬛传》《西游记》等 知名影视剧是重灾区,而随着最近芒果 TV 综艺《再见爱人 4》 的爆火走红,充满争议的麦琳等人也成为“魔改”视频的新宠。 “ ” 上游新闻 报道称,在各大视频平台上,类似《三国演义》刘 “ ” “ ” 备、张飞化身 变种人 ,《甄嬛传》变身 枪战片 ,《还珠格 “ ” 格》紫薇给容嬷嬷 喂啤酒 等各种 AI 改编影视剧段落十分常见; “ ” 此外,《红楼梦》变成 会遭到严重破坏。 二、传播范围 (一)AI“魔改”国产老剧在短视频平台泛滥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用户基数大、流量多,AI 魔改 视频容易在其推荐算法的作用下,广泛传播至不同年龄、地域 和兴趣群体,算法会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兴趣偏好等因素, 向用户推荐相关的内容。当用户对某类 AI“ ” 魔改 视频表现出兴 趣时,平台会更多地推荐此类视频,从而增加其曝光率和传播 范围。这种个性化推荐的方式使得每个用户都能在自己的信息100 魔豆 | 8 页 | 26.50 KB | 11 天前3
冰山之下——从“卤料毒案”看食品安全查,涉案金额超百万元。这一案件再次揭示出中国食品安全领域 面临的严重困境——当吗啡、可待因等成瘾性成分通过“美味卤 料”流入餐桌,当各种违禁药品加入到肉禽、水产、蔬菜甚至水 果的生长、保鲜全过程中,当“幽灵外卖”持伪造证照横行平台, 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残酷现实:当前已经报道出来的食品安全现 象,不过是大海中冰山浮出水面的微小一角,其水下部分才隐藏 着吞噬公众健康的庞大毒瘤。 一、从“药品入膳”到“毒物上桌” 药品滥 厂家定制“专用添加剂”,中游商家按“配方”使用,下游消费者为 “卖相”买单,最终将健康风险转嫁至整个社会。 幽灵外卖:平台经济的“监管真空”。广西灵山敏敏姐餐饮店 伪造 4 张证照入驻美团,安徽泾县小谈餐饮店无证经营却通过饿 了么开设多家分店——这些“幽灵外卖”的泛滥,折射出平台审核 机制的严重失职。当平台将流量分配与商家资质脱钩,当“零门 槛入驻”成为招商策略,消费者点下的每一单外卖,都可能成为 “定时炸弹”。 规添加剂,导致大量非法添加行为在“安全假象”下滋生。 平台失责:商业模式的“原罪”。外卖平台“重流量轻审核” 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将监管责任转嫁至消费者。美团、饿了么 因未履行审核义务被罚 20 万元,与其万亿级市值相比,无异于 “罚酒三杯”。更讽刺的是,平台对“幽灵店铺”的默许,实质是利 用监管漏洞收割“灰色利润”——无证商家无需缴纳税费,平台却 可抽取高额佣金。 三、重构“全链条”治理体系30 魔豆 | 4 页 | 184.41 KB | 2 月前3
夫妻与人合租生娃后被要求限期搬离引舆论热议夫妻与人合租生娃后被要求限期搬离引 舆论热议 近日,广州白云一对夫妻称,二人在自如平台上合租了 一个房间,却因生了小孩被房东说违约,要求在 3 个工作日 内搬离。当时合同明确约定:每间房不得超过 2 人,居住人 年龄须在 18-40 周岁之间,不得影响其他租户正常使用。之 后王女士在合租房中生下一个孩子,这个新生命却被平台认 定为“违约”。平台要求他们在 3 个工作日内搬离,否则将强 行清退物品。此事一出便引起了舆论风波。 王女士租赁期间经历了结婚生子的人生转变。新生儿的 到来本应是家庭喜事,却成了租赁纠纷的导火索。平台方解 释,该房屋属于合租房,签订合同时已明确提醒最多入住人 数不超过 2 人,并且不可以占用公共区域。随着孩子出生, 王女士家中每天还有老人前来帮忙照料,导致公共区域使用 人数增加,最终引发其他租客投诉。 对于“强制要求 3 个工作日内搬离”的说法,平台方回应 称,发正式通知前有 1 周左右时间协商,搬离日期也可以协 报道,北京、上海等城市超 2/3 的中介机构对 60 岁以上老人 设限,部分平台将“60 岁以上租客”自动归类为高风险群体。 部分品牌公寓甚至明文规定“限 18-40 岁”租客。房东、平台 为了避免租客生育添丁的“麻烦”,甚至不愿租给孕妇。这种歧视与“老龄化社会”和“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愿景形成尖锐对 比。 六、平台回应与事件进展 9 月 9 日,自如客服官微发布回应,表示已上门看望租客0 魔豆 | 3 页 | 141.22 KB | 2 月前3
生得“无闻”、死得“轰烈”的查理·柯克是谁?观点(如反 移民和反全球化)与中国主流叙事相悖,平台算法也自动过 滤了相关内容,导致他生前默默无闻。 那么,为什么一场枪杀事件能让柯克在中国“一夜成 名”?这揭示了流量驱动的网络悖论:死亡本身具有天然“猎 奇性”,尤其暴力事件能激发集体围观本能。更重要的是, 中国网络平台在舆情传播中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微博、 抖音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算法推荐机制,将事件推上热搜——标题党式的“美右翼领袖当众遇刺”瞬间点燃用户情 右翼领袖当众遇刺”瞬间点燃用户情 绪。平台未对内容限流,反而利用事件热度收割流量:短视 频剪辑、热议帖和标签话题(如#查理柯克遇害)泛滥成灾。 结果,柯克从无名小卒变成“现象级名人”,死亡被消费为 一场娱乐狂欢。特别是相关视频血腥展示查理·柯克中枪后 血流如注的恐怖场面,截至 9 月 11 日下午,这一典型暴力 视频仍未受某大型平台封控。 根据中国《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任何个人 件 本身具有政治敏感性。视频传播可能被境外势力利用,煽动 国内极端思想,危及社会稳定。 正因此,我们必须追问:他在中国瞬间“走红”,网络 平台有没有根据法律对相关视频进行限流、封控?该不该限 流、封控?这个问题直指平台责任的核心。今日上午平台未 主动限流或封控,理由可能是“新闻自由”原则,这可能引发的评论及认知引导为:进一步宣传美国暴力遍地,不是美 好国家;美国乱象,根子在其政府和资本主义制度;柯克之0 魔豆 | 3 页 | 131.76 KB | 2 月前3
滴滴分公司负责人被查背后,监管问责亟需常态化成比例畸高、客服投诉石沉大海 这些问题屡见报端。 “ ”“ 官方将相关问题反馈至平台后,平台往往以 信息撮合 非 ”“ ” 雇佣关系 加强司机教育 为由撇清责任,把风险甩给个体。 这样的商业逻辑,无论披上多少技术的外衣,终究难掩冷 漠与失衡。 “ ” 打天下易,守天下难。 网约车平台早已成为城市出 “ 行的重要基础设施,但平台经济的繁荣决不能丢失 自我监 ” “ ” 管 与 自我革命 的初心,只 从更大的视角看,这也是数字经济监管体系的一次现 实考题。平台经济的生命线是信任,而信任的前提是责任 如果监管层不能形成持续、有效、公开的监督机制;如果 企业依旧将整改当作公关动作;如果从业者自身不守规则 不讲底线,那么任何一次事故都可能重演。 行业治理的关键,是让监管有牙齿、企业有敬畏、从 业者有底气。在此,分别向地方监管部门、滴滴等平台公 司、正规营运驾驶员提出三点呼吁: 地方监管部门要敢于向滴滴这类大企业较真,更要敢 估,对弄虚作假、屡教不改的公司依法顶格处罚。监管权 “ ” 力只有让公众实打实的看到 动真格 ,公众安全感才会有 实质提升。 “ ” “ 滴滴等平台公司要时刻保持 谦卑姿态 ,不能 重公关 ” 轻管理 ,要正视司机与乘客的双向权益保障,优化算法分 配、公示抽成比例、设立应急赔付机制,让安全和公平成 为平台竞争力的一部分,而非沉重的负担。 正规营运驾驶员要积极参与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形象。 合法合规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最有效屏障,也是赢得社会尊重的根本路径。0 魔豆 | 4 页 | 594.84 KB | 27 天前3
央视曝光河南石佛寺和田玉造假:行业信誉与监管信任双重崩塌引发公众焦虑者”等非法牟利手段,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镇平县联合调查组 8 月 18 日发布情况通报:涉事主播 及假证制作人员被控制,相关直播间关闭,将开展玉器市场 整治行动。 事件经央视财经首发后,在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迅 速扩散,引发了公众对市场诚信和监管力度的广泛质疑。 一、事件概况 2025 年 8 月 17 日,央视《财经调查》曝光河南省南阳 市石佛寺镇和田玉市场存在系统性造假,乱象丛生。该市场 固化,而且引发“消费者集体拒购”、“诚信商户连坐”等现象, 更因造假窝点长期未被查处,公众对监管“失察”升级为“失 守”,石佛寺乃至全国玉石市场的信誉与监管公信力同步崩塌。 同时,大量消费者在微博、抖音等平台发起集中举证,通过 订单截图、聊天记录、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权 威机构复检报告,指控遭虚假宣传误导。维权帖高频出现“欺 诈”“骗局”“血本无归”等表述,消费者一致要求涉事主体履行 很早 就出现了,希望市场监管能重视起来,严厉打击这些直播间, 还石佛寺和玉石直播一片和田玉净土,让更多的外地朋友可 以放心的来石佛寺赏玉。” (三)网民质疑平台失职:审核形同虚设,敦促平台履 行整改义务 舆论普遍认为直播平台在和田玉造假乱象中存在明显 的审核失职问题,对直播间的虚假宣传、剧本演戏等行为监 管不力。“国字头”假证书可扫码验真,令公众对鉴定体系整 体失望;主播与摊主合演砍价戏码,使“直播滤镜”碎裂;平30 魔豆 | 4 页 | 194.01 KB | 3 月前3
河南“无限续面”事件:一碗面引发的规则、道德与网络暴力之争随后,其中一名女子因商家对孩子态度恶劣在平台连续给出 两个差评。 8 月 14 日,饭馆老板在个人抖音账户发布的一段视频企 图自证。 8 月 15 日,在饭店所属辖区的三官庙街道办的调解下, 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协议书显示:商家删除视频,保证不在 网上再次传播。对不实言论和对未成年人肖像权侵害进行当 面道歉。同时,涉事顾客需删除在社交平台的店铺差评内容, 保证不在网上传播。16 争议。这种规则缺失导致纠纷从消费矛盾升级为舆论对抗。 二是商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未对未成年顾客进行模糊 处理。 相关部门应规范餐饮行业规则公示:要求商家对“无限 续面”等服务明确适用条件(如人数、次数),并提前公示, 避免歧义。 其次,需建立网暴快速处置机制:联合司法部门设立网 暴速裁通道,对恶意 P 图、泄露隐私等行为快速追责,提高 违法成本。 (二)网络平台:算法纠偏流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 商家在 商家在抖音发布的“自证”视频刻意裁剪事实(如隐瞒顾 客实际消费金额、放大续面次数),利用短视频平台“短平快” 的传播特点和算法对冲突内容的流量倾斜,迅速点燃公众情 绪。而平台对涉未成年人肖像、隐私信息的审核滞后,进一 步让纠纷升级为“网络暴力”。 网络平台应优化涉及未成年人内容审核:对未经允许传播的内容强制下架,并处罚违规账号。 此外还需完善网暴举报入口:设立“网暴快速举报”通道, 对恶意0 魔豆 | 5 页 | 198.46 KB | 2 月前3
百章舆情观察:2025年秋季开学季网络舆情预警 现场,再到变相强制购买教辅或电子设备——“校园管理”屡 遭拷问,管理漏洞频成舆情爆点。 与此同时,诸如“新校舍甲醛超标”“天价宿舍电费”“洗澡 大排长队”等“开学经典槽点”仍未见根本缓解,年复一年在社 交平台形成周期性热议,反映出部分校园民生问题仍未实现 闭环治理。 伴随 9 月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学,新生报到、老生返校, 教学安排、校园秩序与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全面铺开,各类 校园管理与服务压力显著增加,教育系统正式进入舆情高风 此提出专业应对建议,旨在为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单位提供 舆情预判、风险管控与回应引导的决策参考。 一、教育领域舆情风险梳理 (一)教育领域舆情与舆论场特征 教育领域舆情素以“燃点低、爆点多、传播快、跨平台扩 散强”为主要特征。实践中,诸如一项未经妥善解释的收费、 一段食堂后厨的模糊视频,或一张家长群聊天截图,均可能 在 6 至 24 小时内迅速发酵为全网热点,并在 72 小时内进入 追责问责的关键阶段。 学术不端、师生不正当关系、后勤服务收费、以及学生个人 权益保护等问题。 (三)教育领域舆情传播路径和平台画像 一是典型传播路径分析。教育领域舆情的发酵往往始于 本地化、圈层化传播。以“学生欺凌视频”“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为例,同学群、家长群、小区论坛等封闭或半封闭社群 通常成为第一现场,线索在社交圈群悄然流转,初步引发关 注。随后,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凭借其视觉冲击力和情 绪感染力快速介入,往往以现场直击、对话录音、画面对比100 魔豆 | 8 页 | 293.43 KB | 2 月前3
共 107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