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座椅标签”风波:符号敏感性与媒体责任担当武大“座椅标签”风波:符号敏感性与媒体 责任担当 2025 年 9 月 5 日,武汉大学 2025 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现场,部分白色椅背上的红色圆形座签被网友拍照上传, 因形似日本国旗引发争议。校方当天致歉,称“工作疏忽 造成误读”。随后,某河报连发评论,追问“为何偏偏选 红圆贴”“是否失守民族大义”。在武汉大学座椅标签事 件中,校方回应是否到位?媒体监督是否失焦?引人深思。 一、武汉大学座椅标签事件 特别是在此前图书馆事件余波未平的情况下,学校更应高 度重视公共形象。校方的道歉与回应已表明其态度,但关 键还在于后续的改进措施与长效机制。 百章君再次提醒:高校等公共机构在举办大型活动时 要强化细节管理,提高文化敏感性,因为任何一个细节都 可能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活动策划和执行的各个环节, 都需要具备高度的文化敏感度和历史敬畏感,进行必要的 风险评估,避免使用易引发误读的元素。 至于某河报,作为有影响力的媒体,其职责不仅是批0 魔豆 | 8 页 | 650.75 KB | 2 月前3
电视剧《生万物》洗白地主阶级?抗战主题契合 “中华民族一致抗日”的民族主义情怀,最终被主流价值吸纳。这 种“团结大于分歧”的叙事框架,使得人物复杂性得以被包容。 反观《生万物》,地主形象处于国内阶级矛盾的叙事核心, 其敏感性远高于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阶级叙事直接关联革命合 法性,任何对地主阶级的“祛魅”都易被解读为对历史正义的质疑。 这种差异揭示:公众对历史叙事的接受度存在一个“争议光谱”, 民族主义、抗战等题材处于光谱的“高包容区”,而阶级矛盾题材 时间与理性的磨合。 三、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与公共平台的引导功能 创作者:在艺术自由与社会责任间寻找支点 《生万物》的创作者或许怀抱着“客观反映历史”的初衷,却 低估了阶级叙事在公众心中的敏感性。历史题材创作不仅是艺术 问题,更是沟通和共情问题。创作者需精准把握公众对历史符号 的情感联结,避免以“人性复杂”为名消解历史本质。例如,地主 的“善行”可解释为维护统治的手段,而非单纯的人性光辉;佃户 《生万物》的舆情风波,远不止于“是否洗白地主”的简单争 论。它是一场关于历史记忆如何被建构、艺术创作如何平衡真实 与虚构、公众认知如何从二元走向灰度的公共探讨。 这场争论提醒我们: 历史符号的敏感性需被尊重,艺术再创作应以不遮蔽历史本 质为前提; 公众认知的嬗变需要引导,平台与创作者需共同构建“理性 讨论场域”; 艺术自由与社会责任可以共生,最好的历史题材作品应能让 观众在“看见苦难”的同时“理解复杂”。50 魔豆 | 4 页 | 152.34 KB | 2 月前3
次生舆情的产生与应对非全是空穴来风,一些偶然的网络事件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热点,是因为它们集 中代表或反映了某些社会情绪或社会心理,比如官员贪腐问题之所以能演化出网 络次生舆情,背后正反映了公众对官员贪腐问题的不满。 敏感性与话题性。在舆情指向的主体、议题与具体内容方面,次生舆情都可 能是对原生事件舆情新的补充或发展,甚至比原生舆情更具话题性。比如,次生 舆情多指向容易刺激社会神经的公权部门、官员、明星、名人 和小0 魔豆 | 3 页 | 154.38 KB | 11 天前3
202509涉高校热点舆情同形状的标签进行分类标识,其中部分白色座椅靠背所贴红 色圆形标签,引发了误读。校方对此深表歉意,并表示今后 将更加注重工作细节,提高工作严谨性。然而,校方的回应 未能平息争议,“敷衍”“无历史敏感性”等质疑声愈发强 烈。话题“武汉大学椅子事件通报”“武汉大学就椅子标签 争议致歉”陆续登上微博、今日头条热搜榜单。随后,大河 报、红网、黑龙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跟进报道,大河报更是 直接对武汉 “关键不在符号本身,而在场合与时机”,强调真正的文化 自信是分清坚守与误伤;新民周刊虽点出事件暴露的“政治 敏感性集体缺失”与“责任意识缺位”,但也理性建议学校 需从“制度层面建立细节审核机制”,并倡导社会以“理性 辨别、历史洞察”看待争议,既不忘历史也不被历史束缚。 网民观点方面,大部分网民谴责校方,认为其在特殊节点缺 乏对文化符号的敏感性,甚至质疑背后的动机与立场;部分 网民不认可校方发布的情况说明,认为道歉态度敷衍,仅将 要仪式,从 方案设计、元素审核到现场落地,本应形成多环节、多层级 的校验机制。但红色圆形标签从设计定稿到粘贴使用,全程—7— 未有人察觉其可能引发的历史符号联想,说明策划团队既缺 乏“符号敏感性”的专业素养,也缺失“跨部门审核”的流 程保障。整个流程中“风险意识”的缺失诱发了本次舆情风 暴。尤其在此前“图书馆事件”已对学校公共形象造成影响 的背景下,这种流程漏洞更显致命:两次负面舆情的叠加,500 魔豆 | 22 页 | 578.73 KB | 1 月前3
生得“无闻”、死得“轰烈”的查理·柯克是谁?客观危害性:视频中柯克中弹、喷血、人群四散奔逃的 画面,可能对未成年人造成心理创伤,同时引发公众对暴力 行为的模仿担忧。 社会影响性:柯克作为美国右翼代表人物,其遇刺事件 本身具有政治敏感性。视频传播可能被境外势力利用,煽动 国内极端思想,危及社会稳定。 正因此,我们必须追问:他在中国瞬间“走红”,网络 平台有没有根据法律对相关视频进行限流、封控?该不该限 流、封控?这个问题直指平台责任的核心。今日上午平台未0 魔豆 | 3 页 | 131.76 KB | 2 月前3
沉默总比说谎强便是各类政治宣传与虚假信息,它们通过精心编织的谎言误导公 众,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社会后果。 3、沉默与说谎的真正区别 沉默并不等同于否认真相,它是对某些复杂问题的自我控制, 是对不确定性和敏感性的理智应对。而说谎则是在明确知道真相 的情况下,故意扭曲事实,误导他人。沉默有时反映了对他人或 社会的尊重,它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和矛盾。然而,说谎则是对 他人的不尊重,是对真理的亵渎,是对社会契约的破坏。0 魔豆 | 4 页 | 341.83 KB | 1 月前3
百章舆情观察:2025年秋季开学季网络舆情预警 教学安排、校园秩序与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全面铺开,各类 校园管理与服务压力显著增加,教育系统正式进入舆情高风 险周期。这一阶段往往成为长期积累矛盾与结构性风险的集 中暴露期,舆情发生频率高、传播速度快、话题敏感性强。 基于近年来同期教育舆情的发生规律与典型案例,百章 舆情研究团队系统梳理 2025 年开学季教育领域主要舆情特征、高频风险议题及传播路径,特别关注如“猥亵性侵”“学生 非正常死亡”等高敏感、高危害议题的动向与处置逻辑,并据100 魔豆 | 8 页 | 293.43 KB | 2 月前3
医疗行业10月舆情热点分析(2025年)舆情分析:此次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300 万预算、 1000 元中标”事件之所以迅速走热,主要源于其“价格反差巨 大”的强烈舆论冲击力,引发公众对公共资源使用透明度和医 疗采购公正性的质疑。事件叠加医疗行业的高敏感性和公众 对医疗信任度的普遍关注,使舆论热度迅速发酵,形成从“事 件关注”到“制度反思”的舆论链条。在舆情应对方面,医院及 学校虽于次日迅速发布通报,宣布暂停采购并启动调查,初 步回应态度积极0 魔豆 | 23 页 | 1.06 MB | 17 天前3
2025年8月涉高校热点舆情............21—1— 前言 2025 年 8 月,高校领域舆情呈现重点突出,多领域舆情 高发状态。八月高校舆情整体呈现“爆点与常态并存”的特 点。一方面,个别极端事件凭借话题敏感性迅速“出圈”, 引发全国性关注;另一方面,一批涉及校园管理、学校收费 等的舆情虽热度有限,却在暑期与新学期交替期多点并发。 与此同时,浙大青年教师坠楼、北大招生违规传言等事 件表明,公众对于学术公平、教师伦理等议题仍然保持高度1000 魔豆 | 23 页 | 586.73 KB | 2 月前3
共 9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