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治理:理论路径与范式转换(上)治理的理论路径主要有以下五种:法治思维下强调政府主导 型制度管控的法治治理路径、市场逻辑下强调行业自律的市 场治理路径、协同理论下强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协同治理 路径、技术赋能下强调数据理性和智能交互的技术治理路径、 情感视域下强调情感表达重塑和实践转向的情感治理路径。 网络舆情治理在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等方面发生 了颠覆性变化,出现范式转换,在实践中日益呈现出五种路 径多维耦合、动态嵌套的复杂图景。 助于系统 认识网络舆情治理研究的进展,还可以为当前乃至未来的网 络舆情治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二、网络舆情治理的五大理论路径 (一)法治治理路径 法治治理路径强调政府作为强势治理主体,凭借其资源、 人才和技术等优势进行综合协调、强制介入与管控,从而迅 速控制并积极妥善地应对网络舆情。这是依法治国理念下具 有明确性、指导性、公平性的有效治理路径,也是“集中力 量办大事”的 障网民权利、促进政府治理转型、发展网络司法制度等方面 仍存在不足,对部分网络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缺少有 效的打击手段和监督制约机制,存在主体权责界定难、立法 滞后等问题。因此,亟须健全网络舆情治理法治化体系,通 过完善相关立法、加强网络软法建设、明晰主体权责、深化 监管机制改革等方式治理网络舆情。 以算法为核心的智能数字技术在嵌入网络舆情治理的 同时也限制了公众参与,造成了治理歧视,危害公众隐私安0 魔豆 | 9 页 | 202.60 KB | 1 月前3
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治理的结构优化与法治因应颠覆性再造,失真舆情和情感动员类舆情频发,网络舆情泛道德 化、舆情突变风险增加。现有的多元治理模式长期将重心置于责任主体一侧,无前提地直接分配公私主体责任, 存在治理精细度、敏捷性不足等问题。智能传播时代的网络舆情治理应当引入阶段化治理模式,将以“政府—平 台”为核心的多主体治理结构置于阶段化治理框架内,进一步精细化治理责权和资源配置。我国应当根据网络舆 情“三阶段”治理需求差异,完善法律 多元共治理论成为学者们提出应对网络治理挑战的主要思路,旨在通过法律法规、用户协议将网络治理的实体抑 或程序责任分配给各类公私主体。2019 年 12 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在体例上贯彻了多主体共治的治理模式和思路,然而这种治理模式和思路主要依据治理主体而非治理对象展开, 捕捉和回应网络舆情的敏捷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部分学者已关注到智能传播时代网络舆情失真的多阶段特征, 论具有公众性,功利主义引导下的舆论价值从强调公共理性而排 斥边缘群体的公共舆论,转向强调多元主体和反映公共利益的公众舆论。舆论的公共性和公众性特征折射出传统 舆论控制的难度,美国的集团政治能够通过宣传活动来引导和控制舆论,因而成为一种趋势。在智能传播时代, 数字技术的介入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一元舆论主体结构,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自媒体、网络意见领袖甚至个体,都 可能成为重要的舆论关注的焦点。大量0 魔豆 | 9 页 | 608.07 KB | 3 月前3
网络舆情治理:理论路径与范式转换(下)和谐稳定为核心价值导向,以提高网络舆情治理成效为目标, 注重网络舆情治理的技术支持与保障、网络舆情风险治理的 非人格化和标准化,以及多元主体的实质性参与。其治理方 式逐渐走向赋权共治,治理思路走向数据理性,治理议程走 向交互型沟通,治理模式走向主体平等、权责清晰的并联型 样态,从而大幅提升网络舆情治理的协同性、精准性、民主 化。 1.数字时代的网络舆情风险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网络舆情经历由简单到复杂 人才信息对接平台,出台支持优秀科技人才就业创业的相关 政策。 (五)情感治理路径情感治理路径强调关注互联网场域中政府、媒体、网民 等行为主体的情感表达。网络舆情兼具信息和情感双重属性, 呈现出网民更容易被情感裹挟的“弱信息-强情绪”的倾向。 该治理路径通过动员、扩散及耦合网络舆情参与主体的情感, 保证网络舆情在正向、正常的范围内波动;以重塑网民的理 性认知,提升其行为能力,推动网络舆情向期望的方向发展。 府应当树立以共识筑共情、以人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创新技 术与情感相融合的治理手段,发挥媒体的作用,以打造新时 代的集体记忆,塑造统一的价值观和认同基础,重塑情感主 导下的网络社会理性行为。 如何以情感为突破口,厘清网络舆情行为主体及其之间 的关系并有效治理网络舆情?学者们对此提出了三方面的 策略。第一,政府的治理逻辑要从把握和控制网络舆情信息 向关注情感流动和网络舆情走向转变,对话地位要从主导向 协同转变,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第二,网络媒体要坚0 魔豆 | 10 页 | 240.70 KB | 18 天前3
次生舆情的产生与应对利益攸关方都有可能伴随着主体事件的变化而被牵连,从而成为次生舆情指向的 主体。舆情次生的偶然性、突发性背后又有其必然的现实逻辑。网络次生舆情并 非全是空穴来风,一些偶然的网络事件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热点,是因为它们集 中代表或反映了某些社会情绪或社会心理,比如官员贪腐问题之所以能演化出网 络次生舆情,背后正反映了公众对官员贪腐问题的不满。 敏感性与话题性。在舆情指向的主体、议题与具体内容方面,次生舆情都可 一定 程度的知情不报,导致信息上的不透明,致使公众舆论情绪不满和积压。涉事主 体回应不当,如“不清楚”等敷衍或卸责之类言论也会招致舆论反感。次生舆情形 式丰富多样,伴随着众多受众意见的参与和对主体事件的深挖,各方的意见相互 交汇、叠加,导致原生舆情发生裂变和延伸。 网民的参与是次生舆情形成的基础。普通网民是次生舆情生成的主力军,网 络意见领袖的表达左右网民情绪,激发网络次生舆情。如果舆情事件刺激到了网 政府部门要尽量披露、 不要掩盖事实。其次,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倡导网民运用正确的网络话语权维 护公众利益。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实现网络空间自我净化,营造良好的自媒体舆 情环境。再次,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整治流量至上和“饭圈”乱象,努力营造 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加大网络执法力度,对于散播网络谣言的行为进行依法治 理。0 魔豆 | 3 页 | 154.38 KB | 11 天前3
小红书被查舆情分析报道1 小红书平台被查舆情分析报告 9 月 11 日国家网信办消息,近日,针对小红书平台未落实 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重点环节频繁呈现多条炒 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破坏网络生态 问题,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市网信办,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 态治理规定》等有关规定,对小红书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期 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 此次查处暴露出小红书在内容生态治理、商业利益与公共 序 号 博主 发布时间 发文内容 1 南方周末 2025-09-1112 :30:01 #小红书被约谈警告#【#网信部门依法查处 小红书破坏网络生态案#】近日,针对小红 书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 搜榜单重点环节频繁呈现多条炒作明星个 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破坏 网络生态问题,国家网信办指导上海市网信 办,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 有关规定,对小红书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 有关规定,对小红书平台采取约谈、责令限 期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 措施。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 人民利益。网信部门将持续聚焦破坏网络生 态违法违规突出问题,发挥网络执法“利剑”7 作用,督促网站平台履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 任,切实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2 中国新闻社 2025-09-1117 :44:02 【#小红书回应被约谈处罚#】#小红书成立 整改专项小组#9 月 11 日,小红书发布公告: 近日,网信部门对小红书平台热搜榜单管理100 魔豆 | 10 页 | 270.97 KB | 2 月前3
当前舆情处置中的四种不良范式一是将舆情与问题割裂,忽视其预警价值。一些地方将舆情 视为需要消除的症状,而非社会治理的信号灯,对公众关切 的问题沉默不答,对负面信息采取“封堵删”等强硬手段, 甚至要求相关主体统一噤声,认为“不回应舆情就没有舆情”; 二是将处置与治理分离,缺乏系统思维。部分主体将舆情处 置等同于形象维护,为了掩盖问题、粉饰太平,不惜编造谎 言、隐瞒真相,试图用“面子工程”替代“问题解决”;三 是将回应与信任脱钩,低估公众判断力。部分社会管理者忽 “直面问题”,最终损耗自身的公信力。在舆情压力下,部 分社会管理者习惯于将责任推给“实习生”“临时工”“第 三方机构”,以“开除涉事人员”“终止合作关系”作为主 要处置手段,却回避主体自身的管理责任和制度缺陷。“头 疼医手”的甩锅行为,本质是对责任的逃避,暴露了处置主体“不想改、不敢改、不能改”的消极态度,这种缺乏诚意 的应对,只会让公众的不满情绪进一步蔓延。舆情处置的核 心是责任认领与整改承诺,公众不仅关注“谁做错了”,更 意力即便冷却,也会因同类议题(事件)而再次钩沉,届时 只会因“问题未解决”“原来你在忽悠我”而更加情绪跌宕 和非理性表达。“头疼医脚”的本质,是完全脱离问题核心, 将精力投入到与问题毫无关联的领域,反映出处置主体对核 心矛盾的怯懦回避,往往使小问题拖成大危机,错失舆情处 置宝贵的“窗口期”。“头疼医脚”看起来很巧妙,甚至还需要一点点运气成 分。从方法论角度看,其处置的核心是主动制造或被动期待 新议题0 魔豆 | 6 页 | 172.15 KB | 13 天前3
老人被隐性高墙拒之门外需要制度性破题有所 顾忌。从表面上看,商家的做法涉嫌“年龄歧视”,但实质 是市场趋利避害的结果。市场交易固然讲求主体平等性,但 也要考虑权利-义务、风险-收入的平衡,若不能消除供给方 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轻装上阵,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 市场偏见和操作行为。正是这样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存在,导致市场主体在选择需求对象时,会侧重于对自己更有利的 群体,拒绝或排斥其他群体。老年人在特定消费场景的风险 系 展的权利,禁止歧视老年人。消费市场上实行年龄限制,让 老年人处于事实上的“无处消费”的境地,属于违法行为应 当给予纠正。从道德上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心和善 待老年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必须遵守的公序良俗。 广大市场主体应该抛弃身份歧视,摒弃“以龄取人”的偏见, 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老年消费者。同时,这也需要 老年消费者与市场双向奔赴,明确自身的责任边界,处理好 自己的风险化解渠道,如此才能形成同频共振。比如规范双0 魔豆 | 3 页 | 119.43 KB | 5 月前3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一)一对一的信息生成和内容传播。Gartner 预测,到 2025 年, ChatGPT 类 AI 生成的数据将占到整个互联网的 10%,到 2030 年,新闻行业九成以上新闻稿件将由 AI 辅助完成。 2.两元传播主体:生成式 AI 是一种人机互构的交互传 播。ChatGPT 是一种对话式人工智能模型,它是人类的认知 (创意思维、情感理解和复杂问题的抽象性推理)能力与机 器的计算(大规模数据处理、高速和准确)能力的结合,是 很自然地与人互动并提供内容,其人格化特征正颠覆以往在人机互动传播过程仅是将机器视作中介的看法,人机融合、 主体互构,逐渐成为传播共同体。例如,ChatGPT 能够自动 化生成多轮人机对话,是“人问机答”式互动传播,人与机 器相互成就,传播主体变为人机互构的二元主体。ChatGPT 使机器更具传播主体性,它不只是被人类用户操作的中介工 具,而且更具备人类的性格特征。传播学者古兹曼(Guzman)0 魔豆 | 6 页 | 173.33 KB | 4 月前3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成因、演变及治理群众不满, 更会损害地方政府公信力,影响社会大局稳定,需要加以重 视。 一、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成因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与一般网络舆情略有不同,其由 事件本身性质、传播环境特性、多元主体行为及社会治理机 制等多维因素相互交织作用而成,共同构成突发公共事件网 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和复合型治理挑战,对建立更具适应性的 舆情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事件属性:舆情风险的“首要因素”。因突发公共事 络生态。受制于流量影响,互联网平台信息审核把关机制不 健全,加剧了舆论场的混乱局面。一旦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 有关话题触及社会大众敏感点,就会加剧矛盾碰撞,撕裂情 感,甚至形成群体极化,加大网络舆情治理难度。 三是主体行为:舆情风险的“催化剂”。突发公共事件网 络舆情演化过程中,不实谣言信息常常充斥舆论场,受个人 知识、阅历、心理等因素影响,公众对同一事件的看法、态 度和行为存在差异,个别网民对不实信息的辨识能力不足, 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研判工作。建立“感知—研判—预警”的垂直上报机制,及时掌握风险苗头。对照突发公共事件网 络舆情风险指标,预判网络舆情风险级别,分级分类通报涉 事地方和部门,制定网络风险预警预案,明确责任主体和处 置措施,压实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 三是建立健全风险化解机制。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影响大, 涉事地方及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核查事件真相、妥 善解决问题,以线下问题解决推动线上舆情治理,防范线下 风险向0 魔豆 | 6 页 | 219.67 KB | 4 月前3
央视曝光河南石佛寺和田玉造假:行业信誉与监管信任双重崩塌引发公众焦虑同时,大量消费者在微博、抖音等平台发起集中举证,通过 订单截图、聊天记录、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权 威机构复检报告,指控遭虚假宣传误导。维权帖高频出现“欺 诈”“骗局”“血本无归”等表述,消费者一致要求涉事主体履行 “退一赔三”法定责任,部分网民已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并呼吁将造假者列入行业黑名单。 (二)从业者维护产地声誉:厘清个案与整体,呼吁整治市场管理 玉石从业者担忧行业信誉崩塌,迅速集结,以“真籽料承 真籽料承 诺”直播、产地溯源短视频等形式,强调“中国玉雕之乡”产业 根基未受动摇。多方观点指出,媒体曝光的造假窝点仅为极 个别现象,不能上升为对整个产区的价值判断;呼吁监管部 门精准打击违法主体,防止“害群之马”波及千年玉都品牌, 切实维护区域产业公信力。抖音网民留言称:“这种现象很早 就出现了,希望市场监管能重视起来,严厉打击这些直播间, 还石佛寺和玉石直播一片和田玉净土,让更多的外地朋友可 的鉴定机构白名单并向社会公示,杜绝虚假证书流通;三是 针对直播电商等新兴销售模式,制定专门的监管细则,明确 平台对商家资质审核、直播内容合规性的监管责任,对 “剧 本演戏”“虚假宣传” 等行为设定具体处罚标准。 (二)压实主体责任,完善审核机制 直播平台需先堵漏再托底,为珠宝类直播开辟专项审核 通道,“疗效”、“捡漏”等敏感话术设置为敏感词;同时上线“先 赔付,后追责”,把维权成本从消费者肩头卸下;对合规商家 加30 魔豆 | 4 页 | 194.01 KB | 3 月前3
共 77 条
- 1
- 2
- 3
- 4
- 5
- 6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