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恶性伤人案件致2死10伤0 魔豆 | 10 页 | 979.46 KB | 1 年前3
百章舆情观察:从国安机关公布的教育领域间谍案件说起百章舆情观察:从国安机关公布的教育领域 间谍案件说起 近期,国家安全部披露的一起“某国驻华使馆外交官以 兼职名义拉拢研究生金某搜集敏感数据”的案件引舆论广泛 关注。在微博等社交平台,#境外间谍以求职等名义利诱青 年学生#、#警惕求职兼职中间谍圈套#等话题热度迅速攀升。 对于公众而言,这是一次国家安全意识的集中唤醒。但 对于我们教育领域舆情观察者而言,这更是一个标志性信号, 就是象牙 是国民安全意识的体现,也为我们构建防护体系提供了重要 启示。 首先是公众焦虑与治理期待。案件披露后,舆情场上最 显性的情绪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焦虑。“孩子这么单纯, 怎么防?”“学校的安全教育够不够?”这些声音反映了社 会对加强校园安全、净化育人环境的强烈期待。 其次是成功进行“议程设置”。国家安全机关近年来主 动、透明地披露涉学案件,本身就是一次成功的“议程设置”,有效唤醒了教育系统的警惕性。但挑战在于,如何避免因噎0 魔豆 | 7 页 | 265.23 KB | 12 天前3
山西订婚强奸案相关舆情分析山西订婚强奸案相关舆情分析 3 月 25 日,备受关注的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二审开 庭,随后相关话题迅速引发舆论关注,案件争议点仍存、男 方频繁发声、自媒体炒作标签化话题等导致了舆情的复杂化, 也导致了舆论场中对立情绪的激化。 “订婚强奸”案引发关注 2023 年 5 月 1 日,山西大同阳高县男子席某某与吴某某 经婚介所介绍订婚,男方支付 10 万元彩礼及戒指,并签订 协议承诺 在庭上坚称无罪,庭审中情绪激动,两度哭诉冤屈;女方未 出庭,仅通过母亲发声否认骗婚并坚持指控。#订婚强奸案 ##订婚 3 年未结婚女方被要求返还 18 万#等二十余个热搜登 上微博热搜榜单。 案件争议点撕裂舆论走向 但目前就各方披露证据中,强奸事实是否确实发生,存在争议点。据大象新闻报道,席某某在上诉状中称,他仅是 下体有接触,并未进入。而大同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 鉴定书显示,送检的女方内裤、下体擦拭物上可疑斑迹中, 性行为。部分 网民认为缺乏直接物证。 对此,部分网民认为缺乏直接物证,质疑定罪依据不足, 认为男方可能遭遇“冤案”,质疑法院此前一审判决缺乏公 正。也有网民对司法程序提出疑问,如女方未出庭、案件多 次延期审理,认为司法机关存在偏袒。还有网民质疑女方是 为彩礼诬告男方。 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网民支持女方,强调女性的性自主 权不容侵犯。如有网民指出,即使订婚或存在经济纠纷,也 不能否定0 魔豆 | 4 页 | 98.10 KB | 7 月前3
企业家在江苏家中被带走典型案例,其中一起“警察私带警械抓人索财”案件引发关 注。据悉,2023 年 5 月下旬起,外省某县公安局民警杨某某、 协警占某某为谋取私利,私带警服、手铐等警用装备到浙江、 江苏等地,以帮忙处理案件为由向企业家索财。6 月 11 日, 二人以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案件为由,将企业家沈某从江苏吴 江家中带走,途中杨某某暗示沈某可以帮忙处理案件并索要 财物,沈某乘二人不备在浙江湖州德清县境内跳车逃跑并报 财物,沈某乘二人不备在浙江湖州德清县境内跳车逃跑并报 警。后二人被判滥用职权罪,分别获刑八个月、七个月。 二、传播情况 数据显示,20 日,澎湃新闻报道相关案件信息后,迅速 引起微博网民关注,#两警察私带警用装备跨省抓人索财## 两警察私自跨省抓企业家索财获刑#等微博话题讨论热度不 断攀升,整体舆情于当日 19 时达到峰值点,随后舆情波动 式下降。趋势图 此外,从各平台的舆情信息数量来看,微博平台是本次 舆情发酵的主要阵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 和司法系统的信任产生动摇,使人们担心类似的权力滥用是 否还存在于其他执法环节。 二是有网民指出该案件对营商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 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复苏的关键阶段,而企业家作为 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面对这种来自执法人员的不法侵害 时,会严重打击他们的投资和经营信心。 三是有网民认为此案件暴露了执法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涉案警察能够私自携带警械跨省作案,长时间未被发现,说 明在警械管理、人员监管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0 魔豆 | 4 页 | 154.46 KB | 1 年前3
剧情与“南大碎尸案”重合致家属喊话张译,影视边界在哪?完全一致,就连凶手残忍的作案手法也被搬上荧幕,此外, 该电视剧还虚构了“余爱芹婚外情”的剧情,这给被害人家 属带来极大伤害。该网民还称,去年就已委托律师起诉了电 视剧出品方,但出品方一直“耍流氓”,提管辖权异议来拖 延案件审理时间。最近法院告知称,出品方万达电视剧制作 以及优酷、阿里巴巴(软件)只愿意删除涉及“刁爱青和笔 友出轨的内容”,其他的都不愿意删除,也不愿意公开道歉, 这一点让全家无法接受。相关信息引发舆论关注。 动信息量上涨,随后舆情热度呈现回落趋势。 舆论观点 一是对该剧的批评与质疑。大量网民认为电视剧在改编 真实案件时,没有尊重原型人物或其近亲属的感受,没有注 意改编的尺度和方式,且没有谨慎处理敏感情节。甚至有网 民质疑“品牌方是懂得吃人血馒头的”,认为相关品牌方在 案件仍未侦破情况下将其改编为影视剧,完全无视了受害人 的名誉。 二是演员在此事中的责任划分引发争议。有网民认为, 形 成了强烈的舆论压力,也给涉事演员、出品方等带来形象危 机。但本次事件可视为对影视行业的一次警示——须知,在 影视作品作为向观众“输出方”,电视剧中虚构的情节可能 误导公众对真实案件的认知,形成对案件的不准确理解,进 而导致了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二次伤害,更可能如本次事件 一样,引发相关的法律纠纷。 后续,涉事家属与出品方的协商或再度引发舆论关注, 而协商结果也将成为后续舆情走向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不论0 魔豆 | 5 页 | 242.75 KB | 11 月前3
三药企联合垄断推高麻醉药价事件相关舆情分析(2)三药企联合垄断推高麻醉药价事件相关舆情分析 2025 年 3 月 21 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一起重大医 药行业垄断案件:上海信谊联合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河南润 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汇信医药有限公司在 2020 年至 2023 年间合谋推高医保甲类麻醉药“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 价格,涨幅达 11 至 21 倍,并通过分割国内公立医院、民营 医院销售市场,维持各自市场份额稳定,排除、限制市场公 了此前“罚企业不罚人”的漏洞,既体现了常态化监管下经 营者加强反垄断合规的重要性,也警示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 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避免踩踏反垄断法的红线,共同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北京中医药大学邓勇教授认为,从案件类型看,近年来, 反垄断执法从原料药领域向制剂领域延伸,如本次涉及的甲 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属于制剂。从执法力度看,监管部门对 医药领域反垄断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处罚金额增加,曝光度 提高,可以 了是 60%还是 70%了。” 二、舆情分析 执法突破与制度完善彰显监管部门的积极作为取得良效 本案是《反垄断法》修订后首例追究个人责任的案件, 标志着我国在反垄断领域执法从“罚企业”转向“罚人+企 业”的精准打击,积极响应了舆论诉求。在从案件本身来看, 虽然个人罚款仅 50 万元,但结合企业顶格处罚(信谊联合 被罚 1.66 亿元),形成“经济+声誉”双重惩戒,表明我国 监管部门0 魔豆 | 4 页 | 178.11 KB | 7 月前3
余华英死刑!拐卖儿童案重审一审引发舆情高度关注望在二审得到 更轻的刑罚,或者拖延时间暂时避免被执行死刑。原告杨妞花代理律师、河北十力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文广: 无论她怎么上诉,我们一定奉陪到底,从法律来讲,如果二 审期间发现了更多的被拐儿童,案件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如果她真的能供出更多的被拐儿童,宁可让她多活一段时间。 网民观点 一是大部分网民认为宣判结果大快人心,余华英的行为 罪大恶极,她拐卖了 17 名儿童,导致 12 个家庭骨肉分离、 严肃。他们支持法院的判决,认为这是对法律尊严的维护。 如有网民说, 四是余华英当庭表示上诉,这引起了一些网民的担忧。 他们担心上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变数,影响最终的判决 结果,或者导致案件的拖延。他们希望即使上诉,也要维持 原判,不能因为上诉而减轻对余华英的处罚。 五是很多网民对被拐儿童及其家庭表示同情和关注。他 们认为被拐儿童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磨难,而受害者家庭多年来一直生活 红线。其次,余华英案的广泛传播和高度关注,使得这一判 决结果具有更广泛的警示作用。媒体的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到 案件的细节和严重性,公众对判决结果的支持和关注也形成 了一种社会舆论压力,进一步强化了对拐卖行为的威慑。那 些有拐卖念头的人在考虑到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以及社会 的唾弃时,会更加谨慎,从而减少拐卖行为的发生。最后, 这一判决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树立了标杆。它明确告诉司 法界和社会大众,对于拐卖儿童犯罪,法律将绝不手软,会0 魔豆 | 9 页 | 267.43 KB | 1 年前3
判决书写错刑期男子出狱后重新被羁押,司法公信力引质疑能被释放的他,在 2024 年 1 月出狱。2024 年 10 月 12 日, 卫某某再次被收押。日前,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纪委相关工作 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该案件是法院错误导致,检察院有 介入。乌拉特前旗所属的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则表示, 该案件基层法院已经有了处理结果,可以与基层法院联系。 不过,乌拉特前旗法院多个部门目前均拒绝回应此事。 数据分析 趋势图 根据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 从情感倾向来看,以中性信息为主,占比 58.44%,主要 为该事件的客观报道;其次是负面信息,占比 41.56%,主要 为网民对涉事法院失误的不理解。词云图 从热门主题词图来看,“写错时间”“错误”“重被羁 押”“案件”“法院”等是网民重点提及的词汇。 律师解读 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余超律师:判决书出错 是一个明显的工作失误,相关人员要承担一定责任。但司法 机关发现错误后进行纠正,当事人少执行的一年刑期肯定还 三是该事件引发了网民对司法公正的担忧,他们认为如 果判决书都能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那么人们对司法系统的 信任可能会受到影响。大家会质疑司法程序的严谨性和公正 性,担心类似的错误可能会发生在其他案件中。 四是有网民关心事件的后续发展,包括法院如何纠正错 误、是否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男子的权益如何保障等 问题。 研判分析 “判决书写错刑期男子出狱后重新被羁押”事件对司法、 社会和0 魔豆 | 7 页 | 368.73 KB | 1 年前3
轻微违法重罚?卖180元未检疫羊肉被罚10万引热议180 元,被 大丰区市场监管局罚款 10 万元的行政诉讼案件,在盐城中 院 17 法庭二审公开开庭。庭审中,双方围绕行政处罚的事 实认定、执法程序、适用法律、处罚幅度等四个焦点问题展 开辩论。陈广芳代理律师认为存在认定事实不清等错误,应 综合相关规定减轻或免除处罚。法庭给双方充足时间发表观 点,但未当场作出判决。 图源网络案件回顾 传播分析 传播趋势图 数据显示,12 月 25 25 日 0 时至 27 日 9 时,与事件相关舆 情信息约 4.6 万条。25 日,《法治日报》报道案件二审情况, 引起舆论关注。26 日,《扬子晚报》、澎湃新闻等媒体纷纷跟进,使得事件迅速传播,舆情热度快速上升,并于当日 20 时达到舆情峰值。 平台类型占比 从平台类型来看,APP 是本次舆情讨论的主要阵地,占 比 66.35%;其次是微博、短视频和微信等平台。具体占比 情况见上图。热门文章列表 避免片面解读,引导公众理性看待该事件。 二是司法机关在二审判决中要全面权衡证据与各方因 素,严格依据法律,兼顾陈某行为的动机与后果,遵循过罚相当原则,做出既维护法律权威又体现公平正义、符合情理 的判决,为类似案件提供司法参考。 三是相关部门在执法时应考虑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和 违法所得的规模,灵活调整处罚力度。对于小商贩,特别是 涉及公共卫生风险较低的小规模违法行为时,应该在罚款之 外加入教育和警告的成分,以此为基础进行逐步惩罚。0 魔豆 | 6 页 | 771.93 KB | 10 月前3
新时期下互联网“以舆扰法”现象研究报告大的社会压力, 影响公共政策乃至司法决策。然而,网络舆论有时也会干扰正常的司法程序,影 响司法公正。本报告旨在探讨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 议。 引言 近年来,多起司法案件引发了广泛的网络关注,网络舆论的介入使得这些案 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监督。一方面,网络舆论有助于揭露司法腐败,促进司 法透明;另一方面,过度的网络舆论干预也可能给司法带来负面影响,包括但不 三、“以舆扰法”的主要操纵手段与防范措施 “以舆扰法”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手段往往旨在影响公众对某一具体 社会事件或司法案件的看法,从而间接或直接影响社会舆论乃至司法判决。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手段和方法: 干扰手段和方法: 制造话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与案件相关的敏感或争议性话题,引起公 众讨论。 舆论引导:利用网络水军或机器人账号发布大量支持或反对某一立场的信息,试图塑造公众意见。 加强法律保护: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言论的边界,打击网络 谣言和虚假信息。 建立监测机制:设立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监测网络舆情,及时发现并处理不 当言论。 提高司法透明度:增加司法过程的透明度,让公众了解案件审理的过程和依 据,减少误解。 公众教育:通过媒体和公共教育提升公民的法制意识,引导公众理性表达意 见。 完善沟通渠道:建立健全官方信息发布平台和公众反馈机制,确保信息准确 传达。 强化0 魔豆 | 5 页 | 205.25 KB | 5 月前3
共 85 条
- 1
- 2
- 3
- 4
- 5
- 6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