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举报到处理 看人大如何“火速狙击”性骚扰从举报到处理 看人大如何“火速狙击”性骚扰 7 月 22 日晚 中国人民大学通报解聘王贵元 2024 年 7 月 21 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 王迪在微博发布了一段 58 分钟的视频,实名举报其导师王 某某性骚扰且强制猥亵自己。举报内容称,事件发生于 2022 年 5 月 21 日,王某某要求与她发生性关系,遭其拒绝后, 在其后两年多时间里对她进行打击报复,并以不让毕业相威 胁。7 月 22 日晚 19 点,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称经 调查,举报情况属实。学校给予王某某开除党籍处分,撤销 教授职称,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撤销其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岗位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关系;同时,报请上级教育行 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并将问题线索依法反映给有关机 关。此外,有网民举报王某某在 30 多年前在北京外国语大 学任教期间有过类似前科,后被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学者王某 21 日 王迪发视频举报导师对其性骚扰且强制猥亵 7 月 22 日上午 中国人民大学回应:高度重视,已开展调 查核实 7 月 22 日 19 时 中国人民大学通报:情况属实,解除聘 用关系 7 月 22 日 21 时 当事人回应:非常感谢,接下来会安心 读书 7 月 22 日 22 时 海淀公安通报:已依法介入调查 7 月 23 日 网民称被举报教授早年曾有类似前科6 魔豆 | 5 页 | 291.55 KB | 1 年前3
北邮15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师德问题北邮 15 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师德问题 舆情分析 4 月 9 日晚,北京邮电大学 15 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郑 凤,存在师德师风问题。15 人联名举报称,郑老师情绪极其 不稳定,常常破口大骂,差遣实验室同学做了许多科研以外 的事情,如长期代取大量快递,替其开车接送朋友、家人, 去其家里打扫卫生;为其女儿做作业、接送上下学、在其女 儿参加重要考试时代为作弊。举报中还提到了郑老师强迫学 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郑凤存在师德师 风问题 4 月 10 日 北邮回应称已关注到此事,正在调查数据来源:百章舆情监测系统 数据范围:4 月 9 日 18 时至 4 月 10 日 13 时 热搜榜 周期内,热搜话题主要集中在北邮回应方面。如:#北 邮郑凤#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 6 位;#北邮回应研究生联名举 报导师#话题登上抖音热榜第 14 位;#北邮回应 15 名研究生 联名举报导师#话题登上今日头条热榜第 联名举报导师#话题登上今日头条热榜第 5 位、百度热搜榜 第 4 位。 网民观点 北邮 15 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师德问题事件爆出后不 仅引起了学生群体的共鸣,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度思考,网民们一方面支持学生举办导师行 为,另一方面也喜欢学校和有关部门对该事件进行公平调 查。具体如下: 一是有许多网民表示对举报学生的支持,认为他们勇敢 站出来揭露导师的不当行为,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正义之举。40 魔豆 | 6 页 | 404.63 KB | 1 年前3
警惕武汉大学舆情转移引发涉政涉稳风险警惕武汉大学舆情转移引发涉政涉稳风险 7 月 25 日,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案”一审判决结果 公布,法院驳回女生杨某某对男生肖某某性骚扰的全部指控, 认定肖某某动作系皮肤瘙痒所致,不构成性骚扰。判决后, 杨某某“将继续举报阻止肖某某升学”等言论引发新一轮舆 情,最终演变为涉及诬告、学术造假、网暴和制度失灵的复 杂社会事件,深刻暴露了网络暴力泛滥、高校治理失灵、多 重权力庇护、性别议题极化等涉政涉稳风险,亟待引起重视 武大图书馆性骚扰#话题阅读量超 10 亿次。随着肖某某遭网 暴“开盒”,其个人信息被泄露,照片被制成遗像传播,甚 至家人也遭到网络暴力。法院判决后,杨某同样收到死亡威 胁与持续辱骂,有网友举报杨某某毕业论文错漏造假,并对 武汉大学及其当前所在的香港浸会大学进行“轰炸式”投诉。 二是由校园事件上升到高校管理质疑。据肖母披露,校 方人员曾私下承认处分是“为舆情降温的应急措施”。法院 诉后,其在网络平台发布自己“已美美保研”“将继续举报阻止肖 某某升学”的言论引发公愤。有网友认为杨某行为受极端女 权思想影响,利用性别议题获取特权。也有网友质问:“零 成本诬告者执掌司法权,下一个肖某某如何自保?”。 三、社会风险隐患分析。 一是网络暴力泛滥导致的法治秩序崩坏风险。从初期肖 某某被“开盒”、家人遭辱骂,到后期杨某某被举报学术不 端、收到死亡威胁,甚至香港浸会大学也遭“轰炸式投诉”,100 魔豆 | 5 页 | 193.78 KB | 2 月前3
释永信事件:十年前调查失职的体制性反思犯罪 调查结论的极端对立,暴露出 ” 首次调查的严重失职 二、2015 年调查失职的三大铁证 (1 )关键证据的刻意回避与篡改 - 生物学证据的拒绝: 2015年举报人要求对韩佳恩进行DNA亲子鉴定 “ ” 调查组以 收养关系成立 为由拒绝,却未解释: - 为何收养需伪造出生证? - 为何不落户释延洁本人而挂名释永信母亲(胡 昌荣)户籍? )调查程序的封闭性与权力干预痕迹 - 自查式调查缺乏公信力: 调查由河南省地方主导,未引入第三方审计或 “ ” 上级监管部门,被批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 - 举报人遭打压,调查组未追责: - “ ” 实名举报人释延鲁被 逐出佛门 ,而调查组成 员至今未被问责。 - 释永信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 协会会长,掌握地方宗教事务话语权,被疑利用 身份干预调查。三、网民对调查失职的四大质疑焦点 “ ” 认伪造出生证却未被追责,被批 特权庇护 。3. 宗教特权与监管盲区的批判 -“ ” 方丈负责制 的失控: 释永信一人掌控寺院人事、财务、商业合作, “ ” 缺乏制衡机制,使其将少林寺变为 独立王国 。 - 戒律与法律的双重失效: “ —— ” 戒律管不了,法律懒得管 方丈成土皇帝 4. 对历史责任追究的强烈诉求 - 网民核心诉求: -110 魔豆 | 8 页 | 14.17 KB | 3 月前3
“罗某宇坠楼事件情况通报”舆情分析报告-微信公众号北研阁“平台压热搜”“刚发的评 论被删除”“大家讨论眼镜的问题就是上了水军的当,是在转移话题”。 争议三:举报问题“否大认小” 这一争议直指事件的核心:腐败。通报中明确,举报提及的“50份器官捐献资料”均可 溯源且合法,声音证据为正常医疗交流,文字材料为“谐音”误解;未收到罗某宇举报材 料,未向罗某宇取证,158段音频为日常琐事;罗某宇电子设备存储内容未删除或修改 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当裁判”的利益冲突;第二,家属初期书面认可调查结论,后期却发起大规模举报,且在通 报后仍发文辩驳,行为的逻辑不通;第三,刘翔峰案等事件积累的负面认知,让网民对湘 雅二医院极度不信任;第四,仅凭物理证据难以完全排除他杀可能,罗某宇坠亡前发送的 短信、长期录音行为等,被认为不符合典型自杀者行为模式;其他诸如官方通报“专业 性”太强、“未发现举报材料”被等同于“销毁证据”等,也是造成网民不信任通报内容的原 短期,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建立包含法律专家、医学伦理学者、独立技术,跨部 门、跨地域的独立调查团队,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复核关键证据。比如,可邀请中立机构 进行声纹对比并公开原始音频,避免“文字游戏”引发的信任危机。 中期,提高发布内容的通俗性。比如,用通俗语言解释专业术语;针对争议点制作图 文对照;通过3D建模、现场勘查视频等方式,直观展示高坠轨迹等。 长期,健全医院“防腐”机制。建立医院绩效分配公示平台,禁止通过个人账户周转资0 魔豆 | 7 页 | 1.04 MB | 5 月前3
舆情分析 罗某宇事件: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信任危机与舆论博弈医 院要遗物,医院负责人要求必须签署“认定自杀"协议才肯 归还。罗父罗母拿到遗物后,发现电脑数据已被删除,请技 术人员恢复电脑数据后,发现里面有多笔转账记录及指向医 院内部人员涉嫌违法犯罪的举报材料,尤其是副主任刘翔峰 的过度医疗等不当操作,如切除患者正常肠管、伪造绝症病 例、故意把结石塞进病人体内等,还疑似存在洗钱活动。家 属多次向警方反映,要求重新调查。2024 年 12 月 24 宇母亲通过社交账号发声,称罗某宇高坠和举报刘翔峰有直 接关系。舆情高峰:官方通报回应疑点 6 月 13 日晚,湖南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经勘查、 检验、侦查及访问,确认罗某宇系自主攀爬翻越围墙后跳楼; 其学业就业存在压力,事发前未提交论文且未签订就业协议。 经核查,举报材料中 50 份捐献资料来源去向可溯,6 段录音 均属正常工作交流或闲聊:罗某宇未举报刘翔峰,手机通讯 记录正常,罗某宇笔记本电脑数据未被删除;虽发现科室绩 40 余万元,远超实习医生正常收入水平,而且部分转账发生 于刘翔峰被查后,资金流向护士长等人员;四是家属反向证 言:罗父称儿子“绝不会自杀”,且电脑数据恢复后存有举 报材料,指向其死亡或与举报医疗腐败有关,原始文件遭删 除。另外,家属指控医院试图以高额“封口费”要求签署自 杀协议。这些细节被公众视为“他杀”证据。网民纷纷“脑 补”犯罪逻辑,持续追问真相。 (二)医疗系统公信力崩塌诱发集体焦虑0 魔豆 | 12 页 | 656.14 KB | 4 月前3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带走调查事件的舆情分析报告遍解“ ” 读为 回避性回应 ,使事件陷入更深的舆论漩涡 “ ” 该事件的传播呈现出明显的 旧闻新炒 特征。网 民在讨论中大量关联释永信既往争议事件,主要 包括:2015 “ ” 年 释正义 实名举报的双重户籍、 私生女传闻;2022年少林寺关联公司以4.52亿元 竞得郑州商业用地引发的商业扩张争议;以及 “身披16 ” “ 万元金丝袈裟 、 少林寺名下15辆豪 ” 车 等象征性事件。这些历史争议点在新舆情事 行的事实,网民对其 月薪700 ” 元 的官方说法表 “ 示强烈质疑,讽刺称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 ” 留 已成现实写照。 2.2 对个人操守的质疑 历史举报内容的再发酵成为舆论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河南省调查组曾于2015-2017 “ ” 年对 释正义 举报的私生活混乱、双重户籍、私生女等问题进 行调查并澄清(私生女实为弃婴收养及侄女),但此次事件中相关指控再度广泛传播。网络热传 “ ” “ ” “ “ 标签如 给失足女开光 、 情妇 、 包养北大女 ” “ 生 等被大量翻出,网民评价此类现象 将佛门的 ‘ ’ ” “ 六根清净 撕得粉碎 。有网民尖锐指出: 早在 12年就有人实名举报他包养大学校花,还有少林 ” “ 寺国外商业化,腐败极其严重 ,并质疑 老婆孩 ” 子都有,不抓留着干什么? 佛门戒律与现实行为的反差引发信仰危机。针对 释永信身披市场价16万元的金丝云锦袈裟(需六 名绣娘耗时三个月制作)、佩戴价值千万的小叶110 魔豆 | 10 页 | 16.13 KB | 3 月前3
斩断非法“流量变现”的黑手直播带货而策划的摆拍内容。这一事件暴露了虚假摆拍产业链的 猖獗,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虚构情节博取流量,再利用粉丝经 济实现变现。剖析类似现象的原因,除当事人弄虚作假的个人品 性驱动外,平台的流量变现机制和国家层面的法律规制也存在很 大问题。 一、流量变现是虚假摆拍的“经济诱因” 1. 粉丝量与流量的直接变现能力 在短视频平台生态中,粉丝量是商业价值的核心指标。以抖 音为例,拥有百万粉丝的账号可通过广告合作、直播打赏、带货 分成等多种方式实现盈利。例如,某 MCN 机构运营的“小小努力 生活”账号,通过摆拍“卖惨”视频吸粉后,月收入达数十万元。 这种“流量-粉丝-变现”的闭环模式,刺激了内容创作者对热点 的追逐。 2. 算法推荐机制下的“劣币驱逐良币” 平台算法以用户停留时长、互动率为导向,导致猎奇、冲突 性内容更容易获得推荐。在“中国籍女子嫁到外国贫民窟”事件中,摆拍者通过虚构跨国婚姻、人身限制等极端情节,精准踩中 公 政府机关的办公成本激增 虚假摆拍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后,公安机关、网信部门需投入 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核查。例如,在“中国籍女子嫁到外国贫民窟” 事件中,警方需多方取证、协调有关部门和个人核实,同时处理 海量网民举报信息,导致基层警力被长期占用。据统计,2025 年上半年,全国网信部门因处置虚假摆拍事件消耗的行政资源同 比增长 40%,其中交通、加班、设备损耗等间接成本占比超 60%。 2. 公共资源的挤占与浪费50 魔豆 | 4 页 | 151.17 KB | 2 月前3
冰山之下——从“卤料毒案”看食品安全“卖相”买单,最终将健康风险转嫁至整个社会。 幽灵外卖:平台经济的“监管真空”。广西灵山敏敏姐餐饮店 伪造 4 张证照入驻美团,安徽泾县小谈餐饮店无证经营却通过饿 了么开设多家分店——这些“幽灵外卖”的泛滥,折射出平台审核 机制的严重失职。当平台将流量分配与商家资质脱钩,当“零门 槛入驻”成为招商策略,消费者点下的每一单外卖,都可能成为 “定时炸弹”。 二、监管失灵的深层病灶 法律滞后:违法成本与收益的“剪刀差”。对比案件数据:漳 更荒诞的是,现行法 律对“非法添加物”的界定仍停留在“已知有害物质”层面,对新型 合成毒物(如他达拉非类似物)的监管几乎空白。 技术短板:传统监管的“盲人摸象”。基层监管部门仍依赖“抽 检+举报”的被动模式,面对海量性、隐蔽性强的违法行为,往往 陷入“检测项目有限、检测效率低下”的困境。例如,漳州案件中,吗啡等成分需通过专业实验室检测,而基层快检设备仅能识别常 规添加剂,导致大量非法添加行为在“安全假象”下滋生。 可抽取高额佣金。 三、重构“全链条”治理体系 立法革新:建立“最严标准”与“动态清单”。参考欧盟《食品 添加剂通用法典》,将所有非食用物质明确纳入“非法添加物清 单”,并实施“一年一更新”机制。同时,提高违法成本,将“货值 金额十倍赔偿”提升至“违法所得十倍+人身损害赔偿+行业禁入”, 让违法者“一次违法,终身出局”。 技术赋能:打造“智慧监管”网络。推动建立“食品添加剂追 溯系30 魔豆 | 4 页 | 184.41 KB | 2 月前3
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上级批准”折射的舆情治理困境应引发舆论强烈反弹,而此前针对肖某某的处分通报至今仍悬挂 于武汉大学官网,成为舆情持续发酵的催化剂。2 舆情演化轨迹与核心争议点 2.1 舆论场的阶段性演变 爆发期(2023 年 10 月 2024 年初):女生的网络举报引发首 次舆情海啸,网络暴力迅速蔓延。肖某某遭遇“开盒”(人肉搜 索),其个人照片被恶意制作为遗像、花圈广泛传播;家属信息 遭曝光,网民编造其家庭存在“官二代”背景的谣言。肖某某因 此确诊创 分网 友转而质疑杨某某举报真实性,但也有群体持续攻击肖家。值得 关注的是,校方在此阶段未对新增证据作出任何回应,放任舆论 场分裂对立。 判决后期(2025 年 7 月 25 日至今):法院一审判决驳回性 骚扰指控后,杨某某在社交平台公开表示“已美美保研”“将继 续举报阻止肖某某升学”,并曝光案件当事人隐私信息。此举触 发舆论强烈反弹,网民发起对其学术不端的举报,并向其升学单 位香港 诉后故意泄露当事人隐私信息,触发法律与伦理的双重争议。舆 论同时批评校方在整个过程中未能履行保护学生免受网络暴力 的责任。 3“需上级批准”的决策机制存在三重治理困境 张平文校长“需等上级安排”的表态,表面上体现行政系统 的层级管理规范,实则暴露高校自主权与责任承担的深层次矛盾。 这一机制在舆情危机中显露出三重困境: 3.1 责任规避与行政惰性的制度化 自主权虚置现象:作为副部级高校,武汉大学本拥有法律赋0 魔豆 | 6 页 | 229.31 KB | 3 月前3
共 188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