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充值
 首页
时政舆情
经济舆情
社会舆情
文化舆情
教育舆情
军事舆情
舆情论文
开源情报
舆情技术
文库资料
默认
文章资讯
 上传文档  发布文章  登录账户
舆知库 · 国内首家舆情知识共享平台
  • 综合
  • 文档
  • 文章

无数据

分类

全部开源情报(32)舆情论文(19)军事舆情(14)时政舆情(9)经济舆情(8)社会舆情(5)舆情技术(3)文化舆情(2)

语言

全部中文(简体)(92)

格式

全部PDF文档 PDF(90)DOC文档 DOC(2)
 
本次搜索耗时 0.012 秒,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92 个.
  • 全部
  • 开源情报
  • 舆情论文
  • 军事舆情
  • 时政舆情
  • 经济舆情
  • 社会舆情
  • 舆情技术
  • 文化舆情
  • 全部
  • 中文(简体)
  • 全部
  • PDF文档 PDF
  • DOC文档 DOC
  • 默认排序
  • 最新排序
  • 页数排序
  • 大小排序
  • 全部时间
  • 最近一天
  • 最近一周
  • 最近一个月
  • 最近三个月
  • 最近半年
  • 最近一年
  • pdf文档 从全球遏制到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的逻辑

    从全球遏制到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 的逻辑 2025 年 9 月,一份由五角大楼内部流出的国防战略草案 引发外界震动:草案建议将国防重心从长期强调的遏制中国 与俄罗斯,转向优先保护美国本土及西半球安全。这一草案 由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主导的政策小组 推动并进入部门审议。 这份看似抽象的战略草案,并非停留在文件层面的文字 修辞。它正在以一种低调而实质的方式,改变着美军与白宫 国防战略既是意志的显现,也是资源的分配标准。美国 的国防战略历来是全球安全架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方向 和内容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安全政策和军事布局,不仅关 乎美国如何定位自己在全球领导中的角色,同样决定着其在 未来十年内的军事、外交及经济优先事项。因此,这一草案 的修改不仅具有深远的国内政治意义,也将在全球范围内引 发广泛关注。 一、白宫忽然调转车头,原因为何? 这一战略转向既有即时的政治动因,也植根于深层的结 进行远洋干预持谨慎甚至反对态度,国内对无休止海外投入 的耐受度下降,转而形成将资源优先用于国内的民意基础。 财政压力与民众态度共同构成一股逆向动力,推动政策制定 者重新评估战略优先级,将本土与近岸防御置于更高位置。 在国内政治层面,意识形态与党内派系的重构使战略回 流从边缘观点逐渐成为政策主流。特朗普政府内部“美国优 先”与“有限承诺”的思潮回升,持相关立场者在新一轮战 略起草与人事安排中占据关键角色,推动“向盟友转移安全
    0 魔豆 | 10 页 | 871.96 KB | 1 月前
    3
  • pdf文档 小国大利益:马尔代夫与印度洋战略竞争——触礁之战

    并获取全球政策制定者、军事领导⼈和战略思想家信赖的内容。 成为会员 ⻢尔代夫位于连接中东和亚洲的重要印度洋航道的交汇处,已成为印太战略竞争中⼀个看似意想不到却 ⽇益重要的⽴⾜点。尽管⼈⼝不⾜60万,海军⼒量有限,但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勃勃的经济战略和 灵活的外交策略使其成为⼤国的宝贵合作伙伴。⻢累正试图通过争取投资、建⽴多元化伙伴关系和提升 其区域影响⼒来积极塑造其战略环境。对于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进⼊⻢尔代夫领⼟或与其领 等国家⽽⾔,进⼊⻢尔代夫领⼟或与其领 导⼈建⽴联系,可以增强它们在这⼀战略⾛廊的⾏动能⼒。 在当前充满争议的印太环境中,⼩国不仅可以通过实⼒获得影响⼒,还可以利⽤其地理位置和资源来推 进国家利益。⻢尔代夫就体现了这些国家如何通过与地区⼤国以有利的交易条件进⾏接触来维护⾃⾝利 益。这与其他战略效率较低的⼩岛国形成了鲜明对⽐。例如,所罗⻔群岛在2022年与中国签署了⼀项 备受争议的安全协议后 ⼊这些岛屿。由此引发的国内动荡以及与澳⼤利亚和美国关系的恶化,表明了与单⼀⼤国结盟的⻛险。 相⽐之下,⻢尔代夫成功地通过多元化的外交政策更加灵活地定位⾃⼰,选择性地与竞争对⼿结盟以追 求某些战略利益。这与冷战时期寻求等距离或中⽴的不结盟截然不同。它也与对冲策略有⼀些微妙的区 别,对冲策略通常试图推迟承诺或掩盖意图,以保持⻓期灵活性。 虽然这项政策能否成功尚⽆定论,但⻢累正在寻求多⽅参与。这些投资将带来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
    0 魔豆 | 6 页 | 1.50 MB | 4 月前
    3
  • pdf文档 “榛树”导弹的量产掀起舆论惊涛骇浪

    了锅。欧洲各国尤为紧张,英国《卫报》、 德国《图片报》等媒体纷纷用大篇幅报道,渲染这一消息带来的威胁,波兰总理甚至连夜开 会商讨对策。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公开承认,俄罗斯的高超音速武器技术已进入战略临 界点,欧洲防空体系面临数十年来最严峻的挑战。美国智库也发出报告警示,“榛树”导弹 让欧洲防空体系压力倍增。 国外媒体报道,“榛树”导弹从外形上看,与常见的弹道导弹差不多,长长的弹体,尖 尖的 俄罗斯把它当作有力的战略威慑工具, 若乌克兰在美国及北约支持下,继续用远程武器袭击俄罗斯领土,俄罗斯就可以用“榛树” 导弹对乌克兰境内重要军事目标进行打击。这不仅能有效遏制乌克兰的军事冒险,也让美国 和北约在对乌援助问题上有所顾虑,担心引发俄罗斯更强烈的报复。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榛树”导弹量产服役,打破了俄罗斯与北约之间原有的战略平衡。 此前北约不断东扩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如今俄罗斯以“榛树”导弹回应,北约在东扩问题 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成果,在目前可搜索的开源信息范围内,“榛树”导弹作为一款两级子 母高超音速导弹——可释放 36 个子导弹——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世界导弹发展史 上新质导弹战斗力创造的一座高峰,是俄罗斯军事战略上的重大升级,使国际安全局势变得 更加复杂,从而引爆国际舆论,也给与了启示与借鉴。 在探索新质导弹发展中给与启示借鉴。俄罗斯导弹发展已有百年历史,经历了二战前的 技术积累期、二战后的快速发展期、
    0 魔豆 | 2 页 | 189.75 KB | 3 月前
    3
  • pdf文档 从阿拉斯加到华盛顿会晤,欧洲“三失”困境凸显

    从阿拉斯加到华盛顿会晤,欧洲“三失”困境 凸显 仅仅三天,两场备受全球瞩目的大国会晤,在世界舞台 上形象描绘出一个失去战略自主、在自身安全事务上被边缘 化的欧洲,并进一步揭示欧洲政治上失衡、经济上失速、安 全上失策的三重困境。 8 月 15 日,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举行闭门会谈。尽 管议题直指乌克兰和平与欧洲安全,但谈判桌旁却不见欧洲 的身影,赤裸裸地将欧洲排除在关键决策圈之外。三天之后, 边如同一群学生簇拥着班主任——等待训话,而非参与制定 规则。特朗普甚至中途丢开欧洲小弟们,转去与普京电话热 聊半小时。 这两幕连场戏,无情揭示了欧洲从“餐桌前”变成了“菜 单上”的处境。欧洲泥足深陷当前战略困境,绝非偶然失误, 而是其政治失衡、经济失速、安全失策这“三失”的集中叠 加爆发。欧洲未来,危矣!2018 年 G7 峰会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带头对峙美国总统特 朗普 2025 年 8 月 分析警告称,如果成员国在 2027 年淘汰俄气的共同目标上行动迟缓或各自为政,普京仍可能 利用这一杠杆“政治上分裂欧盟并威胁其长期能源安全”。 第三是,外部贸易条件恶化 欧盟对外经济关系的紧密程度同样制约其战略选择。一 方面,欧美贸易和投融资联系高度紧密,服务和投资往来额 度巨大,一旦美国对俄政策出现摇摆或推出新的双边经济方 案,欧洲便难以单独依赖制裁作为长期对俄杠杆。另一方面, 欧盟在面对美中两大经济体时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在大国博
    100 魔豆 | 10 页 | 530.09 KB | 2 月前
    3
  • pdf文档 美国打击委内瑞拉船只:美国军事介入常态化的危险趋势

    成强大的军事威慑。特朗普称,此行动为打击跨国贩毒集团 所必需,而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则称之为对其主权的“全面 侵略”。 这一事件不仅是美委两国长期敌对关系的延续,而且是 特朗普第二任期内美国全球战略的一次关键展示。它标志着 一种危险的发展方向:美国正在系统性地降低使用武力的门 槛,将军事干预常态化,并视其为解决国内政治困境与重塑 国际秩序的重要工具。从五角大楼“战争部”名号的回归, 到 到将对外军事行动与国内议题强行捆绑,特朗普政府正在构建一种新的执政逻辑——通过制造外部冲突来转移内部矛 盾,以单边主义的强硬姿态应对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 本文以美委冲突为切入点,尝试分析这一战略转向的内 在动因、战术表现及其对全球稳定构成的深远影响。分析表 明,世界正进入一个不确定性急剧增加的时代,传统的安全 威慑与外交规则正在接受更具进攻性、更不可预测的强权政 治的冲击。 一、“战争部”回归,蓄意降低军事干预的门槛 美国的外交政策变得极不稳定且难以预测,任何国家都可能 因为美国的国内政治需要,而成为下一个被打击的目标。三、冲击现有秩序,新门罗主义挑战多极化趋势 在服务国内政治的表象之下,特朗普政府对委内瑞拉的 行动还隐藏着更为宏大的地缘战略野心:即在一个多极化趋 势日益明显的世界里,试图强行重塑一个由美国单边主导的 国际秩序。 其核心思想是“新门罗主义”的复活与强化。这已不再 是 19 世纪那个旨在将欧洲殖民者排除在西半球之外的防御
    0 魔豆 | 8 页 | 492.82 KB | 1 月前
    3
  • pdf文档 “港口费”之争:中美海洋贸易的新博弈

    1 2025 年全球造船企业排名 (来源:https://alphaliner.axsmarine.com/PublicTop100/) 一、中美政策意图和战略考量 尽管中美两国的政策内容均涉及港口收费,但其背后 的政策意图与战略考量截然不同。总的来说,美国作为全 球海洋秩序的传统主导者,试图通过提高港口服务费、设 置准入壁垒等手段,将经济工具化为地缘竞争的延伸。而 中国作为全球海运 中国作为全球海运贸易的受益国与规则维护者,强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多边合作原则,主张港口收费应保持透明、 公平与非歧视,反对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武器化。 二、美方的政策动因与战略目标 从美国方面来看,所谓“港口费”政策有三重战略逻 辑。 一是产业保护和再振造船业的需要。美国造船业日渐 衰退,二战后被日韩等国赶超,进入 21 世纪后又被中国 显著超越。如今,美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中不足 1%, 产能效率仅为中韩等国的 此港口收费 被政治化,其技术性制裁的表象难掩霸权行径的本质。三、中国的政策回应与制度性防御 从中国的战略角度看,其反制也具有深远考量。 首先,此举旨在维护中国在全球航运和造船产业链中 的核心利益。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约九成以 上的贸易量依赖海运完成,海运因此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 意义。港口与船舶不仅是经济资产,更是供应链安全与能 源安全的关键支撑。 基于此,中国对港口费问题的反制并非单纯的经济制
    0 魔豆 | 8 页 | 401.84 KB | 18 天前
    3
  • pdf文档 “燃烧的海洋”——特朗普持续升温的“禁毒战争”意欲何为?

    文旨在从国 际、国内和特朗普个人三个层面分析特朗普政府在加勒比 开展禁毒战争的深层原因。 一、国际因素 (一)维持和巩固美国在加勒比海的战略利益 受到其“门罗主义”的对外政策传统影响,美国长期 以来视加勒比海地区为其“后院”之一,是其地缘战略秩 序的重要组成。加勒比海地处美洲大陆东侧,紧邻美国本 土东南沿海,是美国安全圈的“外缘”之一。 美国政府长期将这一带视为其“第三边界”——即继 即继 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后,美国在海洋方向上的重要地缘缓冲 区。除了安全考量,美国在加勒比海地区还有重要的经济利益,涉及贸易、能源与基础设施,因此强化该地区的影 响力也是美国战略利益的一部分。 回顾历史,美国在冷战期间曾多次在加勒比干预,从 古巴导弹危机到格林纳达事件,都反映了美国对加勒比地 区的重视和不惜以军事手段维持其地区支配地位的决心。 冷战结束后,加勒比地区的地缘紧张程度一度显著下 动外部化,实际上成为一种“转移视线+提升形象”的组 合操作。与此同时,这些行动被广泛报道且具有冲击力, 有利于在选举周期中塑造“强人执政”和“主动出击”的 印象。 由此可见,“禁毒战争”并非纯粹安全政策,而是选 举政治的战略组成。总之,特朗普政府在加勒比海推动“禁 毒战争”不仅是安全行动,更是中期选举语境下的造势工 具:通过行动可视化、议题导向、目标选民锁定三者结合, 强化其竞选叙事。图片来源:网络 三、特朗普个人因素
    0 魔豆 | 10 页 | 373.44 KB | 10 天前
    3
  • pdf文档 被遗忘的基石:中国在二战中的关键作用

    他们对遏制纳粹法西斯主义的贡献却至关重要。 几十年来西方主流叙事淡化了中国对盟军胜利的贡献, 将法西斯主义的失败描绘成欧洲列强和美国的胜利。这种扭 曲的历史视角不仅忽视了中国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它也歪 曲了中国长期抵抗日本侵略的战略重要性。在二战结束 80 周年之际,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并纠正这种叙事上的不平衡, 同时认识到,中国通过英勇而坚定不移的抗击日本,成为确 保盟军胜利的基石。 二、掩盖的历史:从全球南方重构二战叙事 1937 年卢沟桥的枪声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地面 战争的开始。在东京总部发出的“中国亡国游行”的喧嚣宣 传声中,中国军民用血汗在东方筑起了反法西斯长城。三个 决定性的战略贡献完全改写了战争的进程: 1. 纵横时空的战略约束 甚至在欧洲战场爆发之前,中国已经独立抗击日本达两 年之久。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 51 个师中有 35 个 师驻扎在中国前线。根据日本防卫研究所战史研究中心数据, 放弃了与德国协调向北进攻苏联的计划。以至于在莫斯科战 役期间,斯大林在 1940 年致蒋介石的密电中承认:“中国 的抵抗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苏联东线的压力。”2. 地缘格局中的战略枢纽 中国战场的顽强存在为盟军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缓冲。 1942 年,日本占领缅甸并切断滇缅公路后,中国仍通过“驼 峰航线”接收了约 65 万吨物资。凭借这一东方战场的支撑, 中国有效阻止了日本与德国在中东的潜在会合。正如美国陆
    0 魔豆 | 6 页 | 297.62 KB | 2 月前
    3
  • pdf文档 从特朗普把“国防部”改为“战争部”说起

    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它被称为战争部。对我来说, 它确实就是战争部。” 一、从“国防”到“战争”不仅仅是名字的更改 特朗普政府将“国防部”改名为“战争部”的提议,绝非简单的 语义调整。这一名称变更提议折射出美国战略思维的根本性转变。 自 1947 年《国家安全法》将“战争部”更名为“国防部”以来, 美国始终以“防御性军事力量”自居。而特朗普政府试图颠覆这一 传统,将军事机构重新定位为“战争机器”。 美国战争部正式成立于 为国防部。这种转变与特朗普团队中鹰派势力的崛起密不可分。国防部 长赫格塞思曾公开表示要“恢复战士精神”,其社交媒体投票显示 54.3%支持者认同“战争部”名称,反映出美国军政界存在通过强 化军事威慑实现战略目标的集体倾向。 二、“战争避选论”的威胁 特朗普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会谈中暴露了他对民主 选举程序的漠视。当泽连斯基解释因战争状态无法举行选举时, 特朗普反问:“如果三年半后美国也与某个国家开战,那是不是 治工具最终会反噬制度本身。 历史经验表明,军事机构名称的变更往往预示着国家战略的 重大调整。19 世纪末美国将“陆军队”改组为“陆军部”,标志着其 从大陆扩张转向全球霸权;二战期间“战争部”的设立则直接服务 于全球作战需求。 如今特朗普政府试图复活“战争部”概念,实质是打破战后国 际秩序,将美国重新武装为“离岸平衡手”。这种战略转向不仅违 背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的期待,更将全球推入“安全困境”的恶性
    100 魔豆 | 5 页 | 171.11 KB | 2 月前
    3
  • pdf文档 【罗兰贝格】预见2025:中国行业趋势报告

    心。中国经济需要持续转型,生产重点必须从“追量”转为“ 追质”,通过提升价值来创造更多可支配收入,拉动消费信 心,创造更多大众消费。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与企业都需 要优化自己的决策体系,以适应不断演变的经济环境。采用 全局性、战略性思维,对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然而,这个转变无 法一蹴而就,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主体需要快速改变过 去的思维模式,拥抱新的增长模式。 为了应对 络,带来两国 在技术和生产领域的“脱钩断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模式正在转型,主要围绕着三 个维度展开:目的地、产品和贸易模式。 目的地转型:走向全球南方和欧洲市场 近年来,中国战略性地将贸易和投资重点转向了全球南方市 场,未来全球南方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将不断显现。在逐年 上升的贸易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在过去十年里对全球南方、“ 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与建设,例如港口是重要的合作纽带 被整合的威胁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企业必须顺 势而为,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 • 分散与降低风险:目前,国内市场需求以难以满足企业生 产能力,加以地缘政治因素所造成的越来越多的限制,中 国企业需要制定清晰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找到新的目标 市场,通过海外投资来分散和化解风险。 • 通过合作建立共赢关系:中国企业可考虑通过在海外市 场建立可靠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自身技术、产品等优势 换取当地渠道、品牌资源,依赖合作伙伴在当地市场的资
    20 魔豆 | 82 页 | 10.67 MB | 10 月前
    3
共 92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0
前往
页
相关搜索词
全球遏制后院优先美国国防战略转向逻辑小国利益代夫马尔代夫印度印度洋竞争触礁之战榛树导弹量产掀起舆论惊涛骇浪惊涛骇浪阿拉拉斯阿拉斯阿拉斯加华盛华盛顿会晤欧洲三失困境凸显打击瑞拉委内瑞拉船只军事介入常态危险趋势港口之争海洋贸易博弈燃烧特朗普持续升温禁毒战争意欲何为意欲何为遗忘基石中国二战关键作用关键作用防部国防部改为说起罗兰罗兰贝预见2025行业报告
舆知库 · 国内首家舆情知识共享平台
关于我们 文库协议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本站文档数据由用户上传,仅供学习交流,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舆知库 · 国内首家舆情知识共享平台 ©2025 | 站点地图 京ICP备20008529号
  • 我们的小程序同样精彩
    我们的小程序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