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来源: 新闻世界 作者:徐江 戴元溪等 导读 回顾 2009-2024 年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文献,梳 理现有研究脉络,对现有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影响作 用进行系统总结。通过 CiteSpace 知识图谱软件进行分析, 运用可视图系统展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发文量年限 分布、研究热点关键词和研究热点时间变迁趋势。研究发 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学科间的关联性有待加强、研究 的网民开始通过社交媒体和短视频接收信息、传递情绪和 表达诉求。突发事件发生后,常常伴随着网络舆情的急速 发酵和快速蔓延,对政府工作、社会稳定以及公众的正常 生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突发事件发生时, 提高多方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成为有待解决的重要 课题。基于中国知网(CNKI)所提供的文献,收集并整理了 2009 年至 2024 年国内学者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文 献资料,使用 CiteSpace 成果,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国内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基础理 论、研究方法、影响作用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 总结,目的在于帮助学者更加了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研 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国内网络舆情研究文献统计概述 (一)文献来源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中文文献选自中国知网(CNKI) 全文数据库。利用高级检索功能设置主题词为“网络舆情” AND“突发事件”OR 文献关键词为“网络舆情”AND“突0 魔豆 | 11 页 | 508.02 KB | 12 天前3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成因、演变及治理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成因、演变及治理 来源:河南省互联网应急指挥中心 作者:闫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外部不确 定性增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 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因事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 与社会敏感性,并与公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其衍生的网络 舆情往往呈现信息爆炸、情绪共振、观点极化等特征,一旦 应对处置不当,不仅会导致负面情绪积累,引发群众不满, 更会损害地方政府公信力,影响社会大局稳定,需要加以重 视。 一、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成因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与一般网络舆情略有不同,其由 事件本身性质、传播环境特性、多元主体行为及社会治理机 制等多维因素相互交织作用而成,共同构成突发公共事件网 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和复合型治理挑战,对建立更具适应性的 舆情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事件属性:舆情风险的“首要因素”。因突发公共事 件发生突然,公众第一时间了解到的信息就是事件本身,事 件发生突然,公众第一时间了解到的信息就是事件本身,事 件的敏感程度、事件是否涉及群众利益、事件的危害度及持 续时间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形成网民对 事件最初的情感印象。可以说,突发公共事件的内在特征是 舆情风险的首要因素、根本源头,直接影响着事件网络舆情 传播态势和舆论走向。事件自身易爆度越高、危害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传播力越大,公众对事件的关注度就越高、 情绪波动持续时间就越久。 二是传播环0 魔豆 | 6 页 | 219.67 KB | 4 月前3
【清博】巴黎奥运会舆情风险预测产品,向政务部门、企业、媒体和高校客户提供个性化智库服务。2023 年交付各类研究成果逾 35 万份,近年累计百份材料得到重要领导批示, 参与数十起突发事件的会商,为政策制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方 面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我们不断扩展服务范围,除了常规的周期性分析、舆情突发事件快 报与复盘、重要节点与政策发布前的风险预判外,还提供舆情会商、舆 情案例库搭建、应对手册与口径库编撰等咨询服务,以及模拟真实事件 其次,赛事直播和内容转播将面临新的挑战,往届体育盛会发 生多起版权纠纷、观赛体验不佳等情况,各大视频平台被推上 舆论的风口浪尖;第三,考虑到当下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本 届奥运会无疑会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考验,需警惕 潜在突发事件和负面舆论。此外,各国运动员的个人言行也可 能成为舆论热点。 综上,本次巴黎奥运会的舆情风险既有延续性也有新的特 点。本文将结合往届奥运会舆情案例及本届奥运前夕各领域涉 奥运相关动向为基础,综合预判巴黎奥运会舆情风险。 中国运动 员的身上,裁判却视而不见;奥运体操男子个人全能跳马比赛 中,日本选手落地失误,中国选手肖若腾发挥稳健,但裁判却 给两人都打出同样分数,引发巨大争议。从年初到现在,国内 发生多起涉外突发事件,“苏州日本人遇袭事件”“吉林美籍 教师被刺伤事件”均引发集中讨论,国内舆论场民族主义思想 滑向极端。可以预见的是,如若此次巴黎奥运会再度出现涉我 争议判罚情况,极有可能演变为大规模舆论争端。0 魔豆 | 9 页 | 863.64 KB | 1 年前3
三亚游客被咬伤身亡,罕见个案暴露安全漏洞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与野生动物的接触机 会本已大大减少。同时,各级医疗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对于毒蛇咬伤等常见急症的 救治,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正是这种“罕见性”, 使得相关方面在应对和处置时容易出现麻痹大意和准备不 足的情况。 面对这起突发事件,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当地旅游管理 部门,都或多或少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短板。从医疗救治0 魔豆 | 3 页 | 110.82 KB | 5 月前3
次生舆情的产生与应对又一波的“次生舆情”。 一、次生舆情的特征 关联性与偶然性。当原生事件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广泛关注后,事件中不同 利益攸关方都有可能伴随着主体事件的变化而被牵连,从而成为次生舆情指向的 主体。舆情次生的偶然性、突发性背后又有其必然的现实逻辑。网络次生舆情并 非全是空穴来风,一些偶然的网络事件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热点,是因为它们集 中代表或反映了某些社会情绪或社会心理,比如官员贪腐问题之所以能演化出网 络次 题始终有参与讨论、发表 意见的热情。重要性是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事件与人们 利益的相关程度和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力。一般情况下,社会公共性事件的重 要性高于公民的个人事件,突发事件的重要性高于进展缓慢的事件。娱乐性议题 是网民永恒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容易引爆网络次生舆情。互联网平台加速网络次生舆情的形成。相较于传统媒体,互联网平台可以在 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完成信息发布,呈现出链状、网状、树状的信息扩散图景。0 魔豆 | 3 页 | 154.38 KB | 11 天前3
深刻把握舆情风险新变化数字传媒技术快速发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也促使数字传媒时代舆情风险 发生一系列新变化。 数字传媒衍生舆情新样态 根据传播生命周期理论,突发事件的社会舆情风险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表现为舆情风险形成期、 扩散期、高涨期和消退期等。不同阶段,突发事件社会舆情风险表现出不同特征,呈现出特定的演化规律。 数字传媒背景下,现代媒介技术的加持,使得网络舆情风险呈现新的样态。 一是传播主体的“去 理,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尤为 重要。 舆情风险呈现新特点 一是传播速度和范围的扩展增加舆情风险影响。数字传媒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达到前所未有 的水平。一方面,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极快,一些突发事件或热点话题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引起广泛关注, 这一特点使得舆情风险的应对更加紧迫和困难。另一方面,数字媒体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使得信息能够在 不同平台、不同群体之间迅速扩散。数字传媒背景下,由于0 魔豆 | 3 页 | 379.24 KB | 3 月前3
正确看待与处理互联网上的民情与舆情这些问题是民众基于自身生活体验的自然表达,范围极为广泛,大到对国家宏观民生政策的探讨,小到社区内的环境卫 生、邻里纠纷等琐事。并非所有此类问题都会上升为舆情。 通常情况下,只有那些具备突发性特征,如突发的公共卫生 事件、重大安全事故;具有公共性属性,涉及众多民众的共 同利益,像教育资源分配、医疗保障体系改革;能够引发大 量民众关注与讨论,并且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较为一致的 倾向性意见 言进一步扩散。在信息发布过程中,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 性、通俗易懂性,以民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信息。同时,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参与舆情讨论,通过他 们的专业解读,引导民众理性看待问题。例如,在面对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舆情时,邀请医学专家对疫情防控措施、 病毒传播特点等进行科学讲解,缓解民众的恐慌情绪。此外, 还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倾听民众的意见与建 议,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引导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300 魔豆 | 6 页 | 200.11 KB | 2 月前3
为什么广铁长沙这份情况回应被大量质疑下消防安全锤试图砸车窗的行为表示出理解,这是基于停电 3 小时之久、车窗内持续闷热、部分乘客感到窒息等一系列 情有可原的语境下得出的判断,这种“情有可原”的非常操 作至少在公众眼里与那些一遇到突发情况就随意砸窗的冲 动之举存在根本性差异,这种拥有广泛共情的情绪舆论,必 然与通报中“擅自取下消防安全锤试图砸车窗—列车工作人 员上前劝阻未果—导致一块车窗玻璃被砸破—铁路公安对 砸窗男子进 位,把应急预案从“锁在保险柜”走出来,变成一张张基于 “定人、定岗、定责、定时”的流程图、应对表,努力达到 看起来一目了然,让人一看就懂。二是要加大“小场景”“小 情况”的应急演练频次,特别是以列车为单位开展最小单元 的突发状况场景下的培训和演练,让每一位乘务员都掌握应 急状况下的应急措施。三是跟评引导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 舆论广泛争议的深层次原因,而不是以我为中心,自说自话、 自圆其说,这样只会越引导越被动。以上都是肺腑之言,希0 魔豆 | 4 页 | 260.24 KB | 4 月前3
罗马仕充电宝安全问题引发舆论风暴 校企政多方联动下的应急处置启示下,也存 在信息一致性难以保障、权责界定不清的问题。高校在表现出对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和责任担当的同时,舆论场中“校园禁令”“全面叫停”等标签被过度放大,易 引发社会误解,催生品牌危机。 罗马仕突发声誉危机应对分析 随着#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首位,网民对该 品牌产品安全质量的担忧也蔓延开来。对于罗马仕品牌而言,此事件迅速演变为 品牌声誉危机。舆论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是否真存在大规模、普遍性 回顾该事件的全过程,几方面启示应予重视。其一,校园、企业和有关部门 多方需共同完善消费品隐患的发现机制,提升预警能力和处置效率。校方应与 监管部门联合完善校园高频消费品(如充电宝、插座等)动态风险清单和应急处 置预案。其二,企业突发危机管理要坚持以坦诚沟通为核心,早期信息公开要 及时、充分,勇于认责并立即启动权威检测和补偿措施,不回避、不推诿。第 三,市场监管与权威认证不能“一撤了之”,更需同步溯源抽查、提升技术标准、0 魔豆 | 7 页 | 401.35 KB | 4 月前3
我的公司,怎么加强企业声誉风险管理?及时监测、报告负面舆情,为声誉 事件处置工作争取主动。二是提高一线危机应对能力,开展预案的检查和审查, 确保预案应对措施得当,流程顺畅,全面周到,扎实有效;对可能出现的负面报 道信息,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媒体危机应急预案,主动介入,防范负面报道出现。 三是加强媒体关系的日常维护,像维护客户关系一样的主动维护好媒体关系,通 过正面宣传等方式巩固合作关系,在防范声誉风险和处置声誉事件上争取媒体的0 魔豆 | 2 页 | 139.00 KB | 5 月前3
共 39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