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病房钉子户”,医疗资源岂容这般“空耗”!和图片显示,老人身穿睡衣睡裤,在病房门前自言自语,病 房内摆放着床、椅子以及锅碗等生活用品,俨然将病房当成 了自己的住所。对此,11 月 27 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眼 科相关工作人员确认此事属实,称因存在医疗纠纷,老人“占 了一个病房”十几年,同日宣传科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医院 正在处理该事件。 传播情况 趋势图 数据显示,27 日 21 时,“新黄河”发布相关信息后, 引发潇湘晨报、上游新闻等媒体转发报道,舆情开始发酵。 大象评论:希望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能够尽快给公众一 个清晰、公正、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病房非养老之地, 公共资源需共护。老人独占实不该,法律途径是正途。网民观点 一是不少网民质疑医院处理医疗纠纷的效率,医患矛盾 十年之久没有得到解决,医院的“正在处理”回复显得过于 敷衍,10 年都未能解决问题,质疑医院“和稀泥、不想管, 不爱管,不敢管”,猜测老人身份不简单。 二是有网民提出医院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面对此类 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希望医院能够妥善处理此事,给老人 一个满意的答复。研判分析 医院在处理该起医疗纠纷时,耗时十余年仍未得到有效 解决,并且事件曝光后,医院仅表示正在处理,但未详细说 明纠纷的具体情况、处理进展以及为何拖延至今等关键信息, 引发了公众的大量猜测和质疑。这暴露出医院在信息公开、 与公众沟通、医疗纠纷处理和病房管理等多方面存在不足。 针对此次事件,建议如下: 一是医院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关0 魔豆 | 5 页 | 195.00 KB | 11 月前3
河南“无限续面”事件:一碗面引发的规则、道德与网络暴力之争河南“无限续面”事件:一碗面引发的规则、 道德与网络暴力之争 2025 年 8 月 13 日晚河南郑州老霍记饸饹面馆三名成年 女子带着四名儿童用餐,三次续面,被拒后因差评、互拍视 频发生纠纷。短短一周,郑州老霍记“无限续面”事件从消 费纠纷升级为全网风暴。模糊的营销规则为冲突埋下伏笔, 短视频剪辑放大对立,网络暴力最终反噬双方。商家与消费 者固然各有疏失,但规则缺位与“键盘正义”才是让一碗面 失控的真正推手。 层问题的同时, 呼吁理性看待事件。 三、分析研判 (一)相关部门:落地“无限续面”规则透明,打通网 暴速裁通道。 事件核心有两方面。一是“无限续面”规则的模糊性的 争议。这种规则缺失导致纠纷从消费矛盾升级为舆论对抗。 二是商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未对未成年顾客进行模糊 处理。 相关部门应规范餐饮行业规则公示:要求商家对“无限 续面”等服务明确适用条件(如人数、次数),并提前公示, 商家在抖音发布的“自证”视频刻意裁剪事实(如隐瞒顾 客实际消费金额、放大续面次数),利用短视频平台“短平快” 的传播特点和算法对冲突内容的流量倾斜,迅速点燃公众情 绪。而平台对涉未成年人肖像、隐私信息的审核滞后,进一 步让纠纷升级为“网络暴力”。 网络平台应优化涉及未成年人内容审核:对未经允许传播的内容强制下架,并处罚违规账号。 此外还需完善网暴举报入口:设立“网暴快速举报”通道, 对恶意评论、人身攻击内容实时拦截,对违规用户实施封号、0 魔豆 | 5 页 | 198.46 KB | 2 月前3
百章舆情观察:无差别伤人等社会恶性事件的舆情分析 姻失败、经济困境等,将负面情绪无限放大,将怨恨发泄到 无辜群众身上。他们无视法律和道德规范,以极端暴力手段 报复社会,反映出社会戾气积聚到一定程度后的爆发。例如 某地汽车撞人事件中,肇事者因离婚后财产纠纷,拿无辜市民生命泄私愤;某医院伤医事件中,行凶者可能因妻子医疗 问题心生怨恨而伤害无辜医生。这些事件表明,社会戾气若 得不到及时疏导,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社会危害。 (四)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疏导社会戾气 预警机制, 根据舆情热度、传播速度、情感倾向等指标设定不同预警级 别。当监测到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事件时,能够及时向相关 部门发出预警,为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争取时间。例如,在某 地区出现多起矛盾纠纷激化事件苗头时,通过舆情监测系统 及时预警,相关部门可提前介入调解,避免事件升级引发更 大舆情。 (二)优化舆情处置流程 一是及时准确发布信息。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应在第 一时间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渠 社区、企业、学校等,全面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包括家庭纠 纷、薪资纠纷、邻里纠纷、征地拆迁纠纷等。对排查出的矛 盾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例如,定期开展社区矛盾纠纷 排查活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登记、跟踪处理。 二是强化多元化解渠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 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在矛 盾化解中的作用。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矛盾解决途径,降低 矛盾激化风险。例如,在处理劳动纠纷时,可通过劳动仲裁0 魔豆 | 10 页 | 212.63 KB | 2 月前3
“奔驰女亮证逼迫让路”调查通报的核心争议与逻辑漏洞日以来李某某报警被拒的正当性 通报称李某某当日到派出所报警时,民警查看行车记录仪 视频后认为“未发现肢体冲突和财物损失”,故定性为“一般 纠纷”,建议协商处理。 质疑点: 李某某明确指控侯某某“亮证威胁”,若涉公职人员滥用 职权或伪造证件,已超出民事纠纷范畴,警方未启动初步核查 程序涉嫌失职。 民警仅以“无肢体冲突”为由拒绝受理,却忽视《治安管 理处罚法》中“威胁恐吓”“侵犯个人信息”等非暴力违法情 民警上门施压的实质是否是公权私用? 通报辩称民警系“应侯某某请求陪同调解”,但承认在电 话中直接向李某某转达“删除视频、道歉”要求。 定性有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 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规定: “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 德的方式公开前款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个人信息,或者公开 该信息侵害权利人值得保护的重大利益,权利人请求网络用户0 魔豆 | 3 页 | 170.71 KB | 3 月前3
广西“亮证女”事件折射基层舆情应对之困广西“亮证女”事件折射基层舆情应对之困 2025 年 7 月 22 日,广西防城港市一条乡村小道上,个 体经营者李某某驾驶白色 SUV 与驾驶奔驰车的侯某某因会 车需一方退让产生纠纷。李某某拒绝不合理让道要求后,侯 某某出示印有“行政执法”字样的证件施压,同车人员还报出 李某某的姓氏和家庭住址。过程被李某某行车记录仪拍下, 其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未果后,于 7 月 31 日将视频上传网 其滥用仍构成特权行为”,有律师指出,政执法证件仅在履职 时有效,私人纠纷中亮证属特权思维;有的网民则认为应严 格区分“个人滥用”与“制度性特权”,认为将私人行为上升为 体制批判有失偏颇。 二是隐私保护的双重标准。事件中双方均涉及隐私争议: 侯某某泄露李某某住址被普遍谴责,但警方以“泄露车牌信息” 要求删除视频的行为更引发争议。浙江震瓯律师事务所律师 邹高超称指出:“公共场所纠纷视频不构成隐私侵犯,警方直 接以拘留 的舆情演化 规律。 事件发生中:面对舆情,删帖错误应对 民警上门要求删帖的行为,成为舆情升级的关键转折点, 极易引发公众对“权力压迫弱势群体”的共情联想。更严重的 是,这种行为将原本单纯的民间纠纷,转化为“公众 vs 公权 力” 的对抗性叙事,人为制造了治理危机。 事件发生后:通报避重就轻,加剧舆论追问 官方通报虽然要素齐全,但在公众关切的核心疑点上避 重就轻。例如用“表述不够规范严谨”轻描淡写民警的不当言0 魔豆 | 6 页 | 201.27 KB | 3 月前3
夫妻与人合租生娃后被要求限期搬离引舆论热议定为“违约”。平台要求他们在 3 个工作日内搬离,否则将强 行清退物品。此事一出便引起了舆论风波。 一、 事件脉络:从喜得贵子到被迫搬离 王女士租赁期间经历了结婚生子的人生转变。新生儿的 到来本应是家庭喜事,却成了租赁纠纷的导火索。平台方解 释,该房屋属于合租房,签订合同时已明确提醒最多入住人 数不超过 2 人,并且不可以占用公共区域。随着孩子出生, 王女士家中每天还有老人前来帮忙照料,导致公共区域使用 人数增加,最终引发其他租客投诉。 是不是太不负责任?”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心疼这对夫妻租房之后怀孕生子, 难道也要被合同绑住手脚,“刚生完孩子就被赶出门,社会能 不能多一点温度?” 四、深层困境:特殊人群在租房市场的系统性排斥 这场纠纷折射出大城市青年面临的居住困境。在高房价 与高租金的压力下,合租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无奈选择。然而 当前租房市场存在明显的“年龄歧视”和“生育排斥”。据媒体 报道,北京、上海等城市超 2/3 的中介机构对 维护合租环境的立场。自如平台已提出“无责退租、搬家”等 多套解决方案,但截至 9 月 9 日,租客尚未认可这些方案。 街道、社区已经介入协调,寻求平衡各方需求的解决方 案。这场发生在广州白云区的租赁纠纷,超越了简单的合同 争议,揭示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租房市场需要 更多灵活性和包容性,让新生命不被视为“违约”的理由0 魔豆 | 3 页 | 141.22 KB | 2 月前3
2025 年医疗卫生舆情宏观梳理与应对建议与责任意 识缺乏系统性的监督和考核。此外,当前监管体系缺乏第第11页/共17页 三方及多元主体的参与,容易导致信息壁垒和失真,进而 影响医疗纠纷处理的公正性与科学性。 (五)法律权威性与震慑力不足。首先,患者在面对 医疗纠纷时因信息不对称和法律知识缺乏而处于不利地 位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导致维权难;其次,医疗事故的 鉴定过程繁琐复杂,鉴定机构中立性和客观性难以保证; 最后 制衡官方的 话语垄断。一旦涉事官方选择沉默不回应或敷衍式回应, “沉默螺旋”效应将愈演愈烈,促使公众形成“沉默就是 默认,闪烁其词就是撒谎”的心理认知。 (九)病患道德与科学素养欠缺。医患纠纷一个主要 原因是病患思想道德或基础医学知识欠缺。这种道德层 级的不对等与知识上的不对称,导致患者无法理解医生 的建议、诊断,或不满最终治疗效果,容易从利益角度出 发对医院、医生的动机和决策产生疑虑、不满,继而引发 众情绪、协调重塑好医患信任、助力维护好社会稳定。第15页/共17页 (二)优化构建多元化医疗纠纷调解机制 鉴于医疗纠纷因其成因复杂、涉及面广,需要建立多 层次的解决机制。一是升级专业行政调解平台。建议学习 其它地市先进经验,优化医疗纠纷行政调解委员会架构 职能,为医患双方提供体验更加良好的调解渠道,更加有 效防止矛盾激化,将纠纷化解在早期阶段。二是建立审前 调解程序。推行诉讼前调解制度,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介10 魔豆 | 17 页 | 571.25 KB | 2 月前3
广西防城港“奔驰女司机亮证”舆情应对效能分析报告中央巡视+官员频落马,广西政治生态遭舆论审视 8.通报个别用词有待商榷,真相之上须换位共情 9.《行政处罚决议书》隐私区别对待再掀波澜 10.强关联“路虎女”“奔驰石头姐”,加深群体记忆 11.高度重视民事纠纷涉公权引网络热议事件 12.加强党员干部家教家风建设第2页/共26页 二、事件概述 7 月下旬,广西防城港发生“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让 路”事件。8 月初,事件经当事人网上曝光,引舆论热议。 动靠边 避让,下车要求倒车让路并亮出“行政执法证”。未果, “奔驰女”说出李某某家庭信息,引发公职人员侵犯公民 隐私猜测。 7 月 24 日至 30 日 李某某报警,警方以“一般民事纠纷”为由拒绝受理,建 议协商或通过纪委等部门反映解决。 李某某拨打防城港 12345 热线投诉,得到“是个人素质问 题,处理不了”答复。 7 月 31 日 李某某制作无马赛克视频发布网上,引关注 六、舆论观点 (一)对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进行讨伐(约 40%) 调查通报发布前,舆论强烈谴责部分人员将职权异 化为私人特权工具的行为,或利用职务便利调取公民隐 私信息、调动公权力资源解决私人纠纷。此类行为被定性 为严重突破权力边界,违背“权力属于人民”的基本原则, 不仅侵害公民权益,更导致执法公信力受损。舆论呼吁对 此类滥用职权行为“零容忍”,通过严格问责、制度约束 及公开透明地处置,重塑公权力运行的公正性与纪律性。10 魔豆 | 26 页 | 2.25 MB | 2 月前3
“胶原蛋白”之争:莫让科学探讨沦为无意义口水战且“从未做出任何形式的授权”;而巨子生物新出具的检测 报告,打假者郝宇也并不认同。 这当中的反反复复、各说各话,实在是让人迷惑。本该 是以科学为准绳的纠纷判定,已经陷入了一团乱麻的状态。 然而,对于一个行业而言,这种状况显然不应该持续了。 也即,对于医美企业之间的纠纷,需要有中立的仲裁出现。 比如,相关监管部门应当适时介入,围绕双方争议点进行调 查,查清是否涉及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并出具有说服力的检0 魔豆 | 3 页 | 116.25 KB | 5 月前3
推进现房销售制:楼市回归居住本质的制度变革进而引发成负面舆情的连锁反应。对此,住建部强调推进现 房销售制 实现所见即所得,正在从制度层面重塑买卖双方 的权利平衡,将风险转移至开发商端,使“一手交钱、一手 交房”的传统交易逻辑回归楼市。这种转变不仅减少了烂尾 楼纠纷,更通过实体呈现倒逼房企注重建材标准、户型设计 等细节,推动住房品质实质性提升。 舆论苦“期房”已久,“现房销售”成民之所向 可以说,住建部推进现房销售制的举措,正是对民众核 心诉求的精准回 房地产长期以来兼具民生属性与金融属性,现房销售制 的推进更加强化了房地产行业在民生福祉上的定位。通过防 范交付风险、提升住房品质,政策回应了民众“住有所居、 住有宜居”的核心诉求,减少了因房产纠纷引发的社会矛盾。 未来,相关政策有待持续根据现实情况顺势而为,因时而变, 用更加健全的配套政策、更加完善的监管手段、更加灵活的 政策工具,共同推动房地产行业有序、良性发展,为民众“安 居”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0 魔豆 | 5 页 | 332.44 KB | 14 天前3
共 33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