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监管如何斩断“监守自盗”的黑手医保监管如何斩断“监守自盗”的黑手 2025 年 9 月 14 日,国家医保局公布的第一批典型案例 中,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济仁中医医院的骗保案尤 为引人注目。 图片来源:搜狐网 通报称,2025 年 3 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保局检查 发现,该市巴林左旗济仁中医医院 2023 年 1 月至 2025 年 3 月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 204 万元,其中 6 名医务人员参与 伪造 医务人员的骗保方式多种多样,甚至会有医务人员因雷同病例被暂停医保支付资格,可在资格恢复后他们竟会再次顶风 作案,继续参与更为严重的欺诈骗保活动。 事件一发出便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和讨论。大家关注 讨论的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一、骗保手段恶劣与监管挑战 我们可以看到这起案件不仅性质恶劣,也反映出医保基 金监管面临着隐蔽性强、发现难的挑战。虽然国家医保局已 通过构建大数据模型进行智能监控,但如何更精准、更及时 仍 需持续探索和完善。 二、“驾照式记分”与行刑衔接并用的惩戒趋势 此次事件中,当地医保部门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 障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实施细则(试 行)》,对 6 名主要责任医务人员各记 12 分,终止其医保支 付资格 3 年;对另外 2 名医务人员分别记 10 分,暂停医保支 付资格 4 个月。这种“监管到人”的“驾照式记分”管理模 式,得到了舆论的较多关注和认可。它改变了以往主要针对0 魔豆 | 4 页 | 241.25 KB | 2 月前3
医疗行业10月舆情热点分析(2025年)..19 (四)持续关注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相关风险.......................19 (五)内部治理与违规举报风险可能引发舆情突发...................20 (六)医保药店“阴阳价格”舆论关注度可能上升....................... 20—1— 概述 10 月医疗舆情呈现多点爆发、集中反思、信任承压的特 征,热点事件频发、社会关注度高,公众对医疗体系的信任 回应三大维度,问题交织、情绪波动明显。 服务管理方面,兰州兰石医院发布“门诊创佳绩”喜报, 引发公众对其“以就诊量论绩效”的质疑,暴露出部分机构在 绩效导向与价值观上的偏差;广医中药“烟头混药”事件揭示 出基层药品生产与监管环节存在漏洞,加剧公众对医疗安全 和细节管理能力的担忧。 制度执行层面,江西中医药大学“300 万预算 1000 元中 标”事件与华西博士后伪造公章风波相继引发热议,暴露出采 购管 中,负责人及 时删除视频、说明情境与业务范围,回应内容直指误解根源, 止损有效。四川旺苍“产科整合”回应则逻辑严密,兼顾民意 与政策平衡,充分展示基层管理层的理性与专业。港大深圳 医院、东莞医保局等机构回应亦均援引制度依据、程序合规 或整改措施,以事实和规范化管理回应社会疑虑。整体来看, 10 月红榜案例普遍做到不回避、不推诿、不失焦,实现从“快 速反应”到“理性阐释”的升级,强化了公众对医疗机构专业性0 魔豆 | 23 页 | 1.06 MB | 17 天前3
医疗行业9月舆情热点分析(2025年)12 (一)行业政策............................................................................. 12 1.国家医保局开展医保基金管理专项整治“百日行动”...... 12 2.国家卫健委解读《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方案》政策.............. 13 3.我国首部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发布.............. (二)假期传染病传播与非常规伤害医疗风险...........................17 (三)中秋、国庆节假日廉洁风险.............................................. 18 (四)医保专项整治关键期合规风险.......................................... 18 (五)秋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医疗安全风险....................... 医生遇袭等事件因直接触及生命安全与医患关系,网络情绪 最为激烈。正面舆情方面则以科技突破和科普传播为亮点, 医疗模拟实验室启用等成果展现行业前沿价值,协和医生过 敏经历等案例因贴近民生,实现了知识与情感的双重传播。 政策层面,医保基金专项整治与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同步推进, 我国首部脑机接口医疗器械标准发布,既对医疗机构形成合 规经营的倒逼压力,也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疗器械术语标 准化,构成行业发展的重要背景。此外,辽宁新民市人民医500 魔豆 | 22 页 | 1.04 MB | 1 月前3
2025 年医疗卫生舆情宏观梳理与应对建议与责任压力问题外显;四是欺公罔法:法律与制度约束保 护效能欠缺;五是愚昧无知:国民文明素养差异与医疗认 知科普差距。 总体来看,医疗卫生类舆情呈现以下六对矛盾关系: 一是医院经营考核压力与病患钱包医保实力 二是医患矛盾久拖不决与网上曝光骑虎难下 三是既得利益尸位素餐与青年医护进退两难 四是欺公罔法违法轻究与维权无奈大闹消灾 五是媒体渲染流量催化与事件失焦信任触礁 六是监管执法 无调查结论 广东 内部管理 2 1 月丨上官正义举报大同有医务人 员涉嫌参与婴儿买卖 无情况通报 无调查结论 山西 内部管理 医风医德 3 1 月丨医保局牵头调查集采药品质 量风险问题 有情况通报 有调查结论 上海 政府监管 4 2 月丨医生怒怼病人家属“你没钱 谁给你看病?” 无情况通报 无调查结论 江苏 医风医德 有情况通报 有调查结论 湖南 内部管理 网络谣言 27 7 月丨国家卫健委点名“网红医生” 乱象 —— 中央 政府 政府监管 28 7 月丨医院给患者发放过期药品 有情况通报 有调查结论 河南 内部管理 医风医德第7页/共17页 序 号 时间与事件 调查通报 (公开书面) 地域 性质/原因 29 7 月丨医院招聘菲律宾博士10 魔豆 | 17 页 | 571.25 KB | 2 月前3
冰山之下——从“卤料毒案”看食品安全面临的严重困境——当吗啡、可待因等成瘾性成分通过“美味卤 料”流入餐桌,当各种违禁药品加入到肉禽、水产、蔬菜甚至水 果的生长、保鲜全过程中,当“幽灵外卖”持伪造证照横行平台, 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残酷现实:当前已经报道出来的食品安全现 象,不过是大海中冰山浮出水面的微小一角,其水下部分才隐藏 着吞噬公众健康的庞大毒瘤。 一、从“药品入膳”到“毒物上桌” 药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合法外衣”。复方甘草片作为处方 药 药,其非法添加暴露了食品添加剂管理的灰色地带。根据《食品 安全法》,食品添加剂需符合 GB 2760 标准,但现实中,“药食 同源”的模糊认知让部分商家将药品与添加剂混为一谈。江西宜 春某企业更是在露酒中添加含他达拉非(处方药)的“枸杞含片”, 直接将“壮阳功效”包装成“养生概念”,消费者在不知情中成为药 物滥用的试验品。 添加剂超标:监管标准的“形同虚设”。辽宁葫芦岛鸭脖店超范围使用“30 魔豆 | 4 页 | 184.41 KB | 2 月前3
最高法“任何不缴社保协议均无效”舆情分析亿的老龄化压力加剧了公众担忧。 三、多利益相关方观点博弈 (一)劳动者群体:支持与担忧并存 多数劳动者对新规表示欢迎,认为其实质是维权盾牌与观念 警钟。78 岁的李伯感慨:“年轻时总想多拿现金,现在老人生病 才知没医保多遭罪。眼前小便宜换来将来大窟窿”。特别是外卖骑手、快递员等灵活就业群体,因北京等七地试点职业伤害保障 而受益,开始被纳入社会保障网。 然而,部分低收入群体面临现实困境。驾校教练王正坦言不 愿 低举证门槛、建立利益平衡机制(如允许企业追索已发补贴)三 重设计,筑牢社保制度法治根基。 北京大学朱俊生教授强调:“社保制度是公共保障制度,不 是雇佣双方可协商免除的市场化项目。放弃社保换短期利益,会 带来无养老金、无医保报销等长期隐患,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沉重 负担”。 (二)配套措施建议 为平衡各方利益,专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企业减负机制。持续优化“五险一金”缴费率,特别是针对小 微企业实施阶梯式费率;扩大社保缓缴政策适用范围,对经营困100 魔豆 | 10 页 | 231.54 KB | 3 月前3
从“全托”到“陪床”:住院高价陪护的来龙去脉年推行的“免陪照护服务试点”,为破解陪 床困局提供了政策突破口。但要实现根本性转变,需构建“三位 一体”的解决方案: 人力资源的供给侧改革 参照福建省经验,建立“医疗护理员”职业认证体系,将生 活护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的实践显 示,规范化护理员队伍使家属陪护率从 92%降至 38%,患者满 意度提升至 96%。 护理教育的范式转型 在护理院校增设《生活照护技能》《医患沟通》等课程,将0 魔豆 | 5 页 | 316.81 KB | 1 月前3
百章舆情观察:医生不雅视频引爆网络 医疗类舆情该怎么接招?因公职人员私德问题陷入舆情危机。更值得警惕的是,此 次事件恰逢医院冲刺 JCI 国际医院质量认证的关键期,而 JCI 认证对医务人员职业伦理有严格要求,这波舆情极可能 导致认证延期甚至失败,进而影响医院的医保政策倾斜与 1科研经费支持。 这次舆情照出了医疗行业舆情应对的普遍短板。今天 百章舆情就以湖南省人民医院为例,聊聊医疗类舆情该如 “ ” “ ” “ ” 何正确 接招 ,避免从 事件危机 变成5 魔豆 | 7 页 | 425.47 KB | 11 天前5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九)人工智能生成的具有严重安全漏洞的代码,从而将这些缺陷 引入生产环境。 ·社会安全风险。大模型可能生成与身体健康相关的不 安全信息,引导和鼓励用户伤害自身和他人身体,如提供误 导性的医学信息或错误药品使用建议等。大模型可能输出与 心理健康相关的不安全的信息,包括鼓励自杀、引发恐慌或 焦虑等内容影响用户的心理健康,或者使用户沉浸在消极、 暴力或仇恨的言论中导致用户心理健康状况恶化甚至诱发0 魔豆 | 7 页 | 208.35 KB | 4 月前3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成因、演变及治理—自媒体、网络大 V 披露或媒体报道—网民热议—主流媒体 介入;三是媒体报道、官方发布信息—自媒体炒作—网民热 议。 从舆情风险演变看,主要为: 一是“瞬时引爆”——热度直接攀升到达顶峰。突发公共事件如食品药品安全、校园霸凌等与公众生命安全相关,易 激发网民“利己性关注”,升温较快。同时多数事件破坏较强, 具有天然新闻价值,现场视频、伤亡数字等“强刺激信息”一 旦出现,会被快速捕捉,舆情热度瞬时飙升,迅速突破“临界0 魔豆 | 6 页 | 219.67 KB | 4 月前3
共 19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