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涉高校热点舆情元路由器............... 4 3. 师德师风类:上海交大博士生举报教授学术霸凌.................................6 4. 校园管理类:生理期请病假要脱裤子证明.............................................7 5. 学术犯罪与国家安全类:高校学者安排实习学生泄密...................... 4. 高校公信力受损,学术评价体系遭质疑...............................................11 三、6 月风险研判及建议.......................................................................................... 11 1. 毕业延期与学术争议引发师生矛盾升级.. .............................................12 2. 毕业季论文审核、学术不端、特权争议等舆情频发...........................12 3. 导师失德失范行为舆情敏感度高...........................................................12 4. 六月毕业季高校就业困境亟待关注1000 魔豆 | 16 页 | 584.34 KB | 5 月前3
马上评|清理“滥竽充数者”,为医者正名家卫健委组织的“最高级别医政调查”,公布了结果。 5 月 15 日晚间,国家卫健委通报了关于肖某引发舆情事 件调查处置进展情况。调查结果证实了肖某妻子相关举报的 真实性,也证实了之前众多网友对董某莹入学资格、学术论 文、规范培养等方面的严重质疑。 医者仁心,生死相托,所以我们国家对医生的入学、培 养、执业实施严格的准入、审核,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建设, 就是为了真正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负责。 据国家卫 学分系伪造,不符合当年报考资格。 ——她在博士论文上造假。之前网友质疑其学术论文只 有三四十页,并且指导老师是骨科专家,论文方向却是妇科 影像学。国家卫健委的调查显示,其博士学位论文主体部分 与同年毕业的他人学位论文重复率超过 20%,存在抄袭剽窃 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 ——她在科研论文上造假。之前网友质疑,学医短短几 年的她却跨多个医学学科,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多篇学术论 文,堪称医学界的“六边形战士”。国家卫健委的调查证明, 文,堪称医学界的“六边形战士”。国家卫健委的调查证明, 董某莹的学术论文有 3 篇属于不当署名、1 篇属于重复发表, 存在科研诚信问题。 主管部门的权威调查剥下了董某莹身上的“学霸”“学 医天才”的光环,让其一路造假、一路剽窃、一路学术不端 的事实大白于天下。这份调查结果是权威与严肃的,体现了 主管部门对医疗质量安全、医德医风建设的高度重视。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按程序撤销董某莹的毕业证书、学位 证书、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董某莹的“医学奇幻0 魔豆 | 3 页 | 106.70 KB | 5 月前3
本科生发表14篇SCI?“特权”泛滥背后社会情绪亟待关注篇,并获专利授权 3 项,其 学术成果被描述为“超越常规水平”。然而,随着媒体调查, 更多信息被披露出来:该学生参与的 14 项发明专利中,最 早申请时间为 2016 年,彼时其尚在读初中,且 14 项专利的 第一发明人均非本人,有知情人士表露,其合作发明人中的 重庆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某华系该学生父亲。与此同时,一 篇《关于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江学者刘某华等严重学术 不端问题的举报信》又在网上流传开来,使得事件更加复杂 不端问题的举报信》又在网上流传开来,使得事件更加复杂 化。 舆论聚焦三个核心争议点 学术成果时间线的合理性——一名本科生在四年甚至 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数量且质量不俗的 SCI 论文,是否符 合正常科研周期?是否存在“代笔”或“成果包装”等行为? 署名角色的合理性——该生在多篇论文中为第一作者 或通讯作者,公众质疑其是否具备主导研究的能力。尤其是 通讯作者身份通常意味着对研究全流程的统筹与指导,引发 对于 背景疑似与高校资源有关联性,引发“学术资源集中化”与 “背景优势”是否决定学术成果的质疑,有网友指出:“初 中生参与发明专利申请不符合常识,专利实际主导者可能是 其父。”相关评论直指学术不端,要求核查论文贡献度及专 利实际参与情况。 “特权”话题频繁引发质疑反映三方面深层社会情绪 从近期的协和 4+4 到此次重庆大学本科生 14 篇 SCI 论 文,公众对学术成果背后“资源不对等”和“过程不透明”0 魔豆 | 3 页 | 98.76 KB | 6 月前3
202504涉高校热点舆情........3 (一)典型案例分析........................................................................3 1. 学术不端、教育特权类:中日友好医院肖飞、董袭莹事件3 2. 师德师风类:北京理工大学男教授猥亵骚扰男硕士...........5 3. 学生行为类:湘潭大学宿舍投毒案一审宣判............... 教育背景,引发对教育体系公平性的广泛质疑。此案不仅暴 露医生私德与医德的双重失守,更牵出医疗体系内特权渗透、 监管滞后的深层问题。同期,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 常务副院长宫某被举报性骚扰、学术不端及挪用科研经费事 件也引发广泛关注。两起事件虽分属医疗与教育领域,但共 同指向权力滥用与制度漏洞:前者折射医疗行业对职业道德 的漠视与内部纠错机制的失灵,后者则凸显高校师德师风建 设的形式化与监督机制的缺失。 生、医护人员及公众的监督反馈渠道,通过匿名举报、双向 评价、第三方监督等方式,构建多元监督格局,共同维护行 业公信力与社会公平。2 一、涉高校主要热点舆情 2025 年 4 月,全国高校舆情主要集中于师德师风、校园 安全、学术管理三大类事件,其中师德师风类事件占比最高 (约 40%),其次是校园安全类(30%)和管理冲突类(20%)。 多起事件因涉及名校、师生关系、师德失范、校园安全等高 关注度议题迅速引发社会热议,部分话题单日微博阅读量突1000 魔豆 | 16 页 | 585.77 KB | 5 月前3
从举报到处理 看人大如何“火速狙击”性骚扰们往往证据确凿,条理清晰。可需要 反思的是,受害者为什么不愿意直接向高校举报?学校对学 术不端、师德失范,甚至违法犯罪行为,是否真的做到了“零 容忍”?从过往的信息来看,骚扰学生的往往是校领导、院 领导,“自己人”查“自己人”,究竟能不能做到不偏不倚? 极目新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是体现在学术上,更 是体现在生活中;不仅是在台前,更多是在日常;不仅是在 “看得见”的时候,更多是在“看不见”的时候。严惩师德败坏 热议,显示出公众对师德失范行为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不断提 高。这起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三、研判分析 近年来,学生实名举报导师学术不端、师德不正等事件 频发,引发公众对导师师风师德的质疑,此次人大女博士王迪实名举报导师性骚扰事件再次引发网民对师德师风建设 的不足、高校权力关系的失衡、学生维权渠道的不畅、校园 性骚扰防范机制的缺失等问题的探讨。针对这些问题,建议6 魔豆 | 5 页 | 291.55 KB | 1 年前3
202503涉高校热点舆情月,高校舆情多维度交织,既聚焦传统议题, 又呈现新的挑战。春季开学季校园安全隐患增加,多地宿舍 消防、食品安全等问题爆发,引发舆论热议,高校舆情预警 与应急处理机制不足的短板再次显现。学术不端事件持续发 酵,复旦大学对论文抄袭博士后的退站处理引发热议,舆论 呼吁强化学术监督与透明评价体系,强调诚信是教育公信力 的核心支柱。 从舆情传播规律看,短视频、社交群组、校园论坛等自 媒体平台成为信息扩散的主要渠道,学生群体展现出更强烈 教授)的妻子携多名学生前往湖南农业大学女生宿舍楼,公 开控诉其丈夫与该校研究生罗某某存在婚外情,并展示两人 19 次开房记录、购买情趣用品的消费记录,同时指控罗某某 的学术成果(3 篇 SCI 论文)系林某代写,称其为“学术妲 己”。现场视频被学生拍摄后迅速扩散至社交平台,引发首 次舆情爆发。2025 年 3 月 28 日,校方初步回应,湖南文理3 学院宣布对林某停职停课,成立专项调查组,并删除其官网 旧照,进一步推动话题热度。 舆论观点:部分网友认为这只是单纯的个人道德出轨事 件;而另一部分网友坚信事件背后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罗某本科期间发表的三篇一区 SCI 论文,在林某“代写指导” 的质疑下,有学术成果不正当获取的嫌疑,这已上升至学术 腐败的高度,对学术生态造成极大破坏;舆情发酵后,学校 迅速对林某作出停职停课处理。对此,部分网友认为学校处 理及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息舆论,但也有人觉得这只是初1000 魔豆 | 14 页 | 498.73 KB | 5 月前3
“95后”研究员四博士引关注,“注水”博士成焦点10 月 10 日晚,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发布说明, 已暂停与赵子健的聘任关系,并对其学历学位开展核查。 10 月 12 日,该研究院殷福军院长表示,初步核查未发 现明显问题,若后续调查无学术造假行为,从保护年轻科研 人员成长的角度出发,会考虑继续聘用。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部分学位未获认 证 记者采访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获悉,赵子健提交的 4 个博士学位中,目前只有韩国加图立大学的艺术学 职位。这一结果本身,充满讽刺意味,更暴露了学术系统局 部失守失防的尴尬事实。 中国青年网:学术领域中,不乏类似善于给简历“注水” 装扮的“假装学术者”。这种“假装学术”乱象,不仅有违 学术公平,挤占了其他人才的就业或研究机会,还会助长浮 躁虚假的不当风气,对学术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上游新闻:学术机构理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履行好守 门人、监督者的责任。社会期待学术机构理当吸纳更多潜心 做学问的 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毅力。在如此年轻的时候就有这样的经历, 也算是一种成就。 五是有网民认为此类现象可能会对学术环境造成不良 影响,让公众对学术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如果这样 的人都能成为研究员,那么会让那些真正踏实做学术的人感 到不公平。 六是有网民认为此事反映出我国学术评价制度、人才招 聘制度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漏洞,才会导致这样的事件发生, 应该借此机会进行完善。 研判分析0 魔豆 | 8 页 | 295.04 KB | 1 年前3
2025 年医疗卫生舆情宏观梳理与应对建议分的问题,与广大人民的美好向往存在现实矛盾和冲突。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医疗卫生系统累 计发生影响较大敏感舆情事件不少于 40 起,涵盖医院管 理与宣传、医风医德、医患矛盾、医疗事故、学术不端、 医疗腐败、政府监管以及网络暴力等 8 大类别。地域分布 以一二线城市、中东部较发达地区城市为主。从舆情处置 方式与结果来看,相对较多为内部非公开的人员处理与 赔钱封口,涉发达城市、大型知名医院或恶劣舆情舆情事 医疗事故 13 4 月丨“高潮针”爆火引发肖像维权 与监管争议 —— 多地 政府监管 14 5 月丨多篇妇科疾病论文出现男性 患者 有情况通报 有调查结论 多地 学术不端 15 5 月丨药企被曝行贿四川 37 家医院 有情况通报 有调查结论 四川 医疗腐败 16 5 月丨中药液里涉嫌添加安眠药 有情况通报 无调查结论 河北 内部管理 相伴相生;多重原因叠加耦合,舆情灾害呈指数升级。 15 12 9 8 7 5 2 2 0 2 4 6 8 10 12 14 16 内部管理 医疗事故 医风医德 医患矛盾 政府监管 网络谣言 学术不端 医疗腐败第10页/共17页 四、舆情形成原因 (一)根本原因:信任缺失。一是对医院管理信任的 缺失。青年医护在职业发展、病患指责等困境中缺少来自 医院的庇护与疏导,导致其丧失对体系的信任。二是医疗10 魔豆 | 17 页 | 571.25 KB | 2 月前3
医疗行业10月舆情热点分析(2025年)(一)警惕细节疏漏、执行空转与回应不妥引发舆情风险....... 18 (二)“双十一”营销活动可能引发信任反噬............................... 18 (三)科研数据与学术造假风险引发舆情危机...........................19 (四)持续关注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相关风险.......................19 (五)内部治理与违规举报风险可能引发舆情突发 大学 附属医院患者坠楼、成武县人民医院手术切除 10 岁男孩多 个消化器官等,显示医疗安全管理和沟通机制存在隐患。此 外,科研与作风问题如华西医院博士后伪造公章事件,也引 起社会对医院管理和学术规范的关注。总体来看,10 月舆情 呈现“单案热度高、群体关注广、话题敏感度强”的特点,公 众尤其关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透明度、医护权益和患者安 全等核心问题。以下为舆情黑榜 TOP10 及典型案例分析。 质、审核流程的具体说明。这种缺乏闭环与共情的回应,使 公众难以感知医院整改力度,进一步加深对医疗机构专业性、 责任心和公信力的质疑。 五、11 月风险建议 11 月既是“双十一”等电商促销高峰期,也是学术成果发 布密集期,同时进入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阶段,医疗机构—18— 在运营管理、服务供给、科研发布和内部治理等方面面临多 重挑战。此外,国家医保局启动对定点药店“阴阳价格”等 违规行为的专0 魔豆 | 23 页 | 1.06 MB | 17 天前3
处置校园舆情,不应止于“删帖”——学校网络舆情危机应对“10要10做”10 做” 来源: 郭务强 校园舆情是指教师、家长和学生针对各种校园和社会现象、问题所表 达的信念、态度、意见、情绪的总和。 通常涉及学生管理、学生身心安全、教师管理、不公平待遇、学校设 施建设、学术不端、性侵性骚扰、师生矛盾、高层人事变动、学生间 矛盾等。 当今网络时代,学校作为知识与思想的汇聚地,校园舆情应对工 作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学校处置校园舆情,不应止于“删帖”,0 魔豆 | 7 页 | 144.71 KB | 12 天前3
共 46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