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育英中学教师体罚事件的舆论风波济南育英中学教师体罚事件的舆论风波 一、事件概述 2025 年 9 月初,有学生家长在网络发布视频称济南市 市中区育英中学教师田某某对其儿子进行包括批评、罚站、 扇耳光、趴地下捡桌牌等体罚行为,引发舆论大范围关注。 9 月 18 日晚,济南市市中区政府网站发布情况通报,称当地 教育和体育局在事发后立即成立调查组进行深入调查,查明 涉事教师田某某存在对学生林某某存在体罚等不当行为,对 田某某给予记过并调离工作岗位的处分。引发话题热度到达 高峰。9 月 22 日晚,针对“济南市市中区育英中学教师体罚 学生”事件,济南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妇联等部门成立 联合调查组,对此事件进行提级调查。9 月 26 日,联合调查 组发布“济南市市中区育英中学教师体罚学生”事件调查通 报,主要就涉事教师田某某对学生林某某体罚事实作出说明, 通报内容称田某某作为班主任对学生林某某实施的体罚行 为, 意,不存在情节恶劣的情形,未达到刑事立案追诉标准,也 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继而引发舆论反转,导致舆论从 对涉事教师的批评转移到对正常教育活动过敏反应的反思。二、传播分析 1、 起止时间 2025 年 9 月 18 日至 9 月 30 日,关于“济南市市中区育 英中学教师体罚学生”事件相关舆情,全网传播信息共计12842 条。从舆情传播过程分析,9 月 18 日,澎湃新闻、顶 端新闻、80 魔豆 | 10 页 | 396.22 KB | 14 天前3
老师在班级群里怒骂“都给老子滚”引热议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已经关注到群 聊截图的情况,学校领导已接到相关通知,后续处理情况待 调查结果出来后会公布。10 月 14 日晚间,学校发布情况通 报称,已暂停涉事班主任老师教育教学工作,将加强教师教 育管理,强化家校沟通协同,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数据情况: 舆情走势图根据百章舆情监测系统显示,10 月 14 日 0 时至 10 月 15 日 16 时,全网共监测到相关舆情信息共计 的需求等。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难免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候, 所以对该老师的行为表示理解和同情。 二是一些网民认为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 任,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班级群这样的公共场合爆粗口, 严重有损教师的形象,也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该老师的行 为是缺乏职业素养的表现,没有做到为人师表,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 德规范。即使老师面临压力,也应该以更恰当的方式来处理情绪和解决问题。 三是 免矛盾的产 生。这件事也提醒了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研判分析 教师情绪崩溃背后的问题 中学女班主任在班级群里怒骂“都给老子滚”这一事件,如同一 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 深思。首先,当今中学教育环境下,教师背负着沉重的教学负担,但 教师关于情绪管理的专业指导却相对匮乏。长期压抑自我情感,在职 业面具下,一旦遭遇外界刺激,很容易导致职业角色与真实自我的冲0 魔豆 | 6 页 | 253.42 KB | 1 年前3
舆评 教育惩戒:尊重当有度,底线不可失舆评|教育惩戒:尊重当有度,底线不可失 近日,江西瑞金一中南校区一位教师要求学生在走廊外 一字排开跪地写检讨的事件,经网络传播后引发舆论热议。 6 月 16 日,瑞金市教育体育局迅速介入调查并发布通报,确 认教师徐某某存在体罚学生行为,已对其停职检查并将依规 依纪处理。 图源:新京报 百章君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塑造灵魂、培育人才,而 非以“规训”之名,行伤害之实。学生即便犯错,也应在尊 育的初衷南 辕北辙。 教师拥有一定的教育惩戒权,目的是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助力学生树立规则意识。但这一权力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框 架内行使,绝不能异化为体罚与侮辱的借口。《中小学教育 惩戒规则(试行)》明确规定,教师不得有侮辱学生人格尊 严的行为。涉事教师的做法,显然已触碰法律红线,这种错 误示范,可能对学生心理造成难以估量的创伤,长远来看, 甚至会损害教师群体的整体形象。 但反 困境—— 教师群体的“惩戒权”在实践中常常游走于模糊地带。为了 避免争议,部分教师倾向于回避管理,学生失序行为缺乏有 效约束;而一旦惩戒措施踩线,又极易引发舆论反噬。在人 格尊重与秩序维护之间,教师角色正陷入某种“两难”。 因此,该事件的舆论焦点,不能仅停留在“个别教师行 为失范”,更应上升到“制度如何明确教育边界”的层面。一方面,要持续强化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提升教师对教 育本质0 魔豆 | 3 页 | 231.76 KB | 5 月前3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蓝皮书(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202507建 出由教师、学生和机器三个具备相对能动性的活动体的新型教学 法关系。本《蓝皮书》梳理了“师-生-机”教学法关系的多维度、 多层次的具体场景并辨析了可能的优缺点。但在以育人为目标的 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对“师-生-机”教学法的赋能效果总体上是师V 生人工智能能力的溢出效益而非技术的促发或颠覆作用。为此, 本《蓝皮书》真正有效实施的前提是职前教师培训、在职教师教 育和校本教师支持系统协同夯实并持续更新教师人工智能能力, 育和校本教师支持系统协同夯实并持续更新教师人工智能能力, 相关规划和实践可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 架》建议的能力结构和培训方法;同时,基于中小学人工智能地 方课程纲要,全覆盖、长周期地提升学生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意 识、适应性的人工智能知识技能以及人工智能科创能力,确保以 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赋能和大规模智能科创能力培养的同步推进。 三、产业何为 教育系统在“用什么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方面需要人工智能 保障价值观合规性为红线。其次,通过制定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 支持本土化专业性教育人工智能系统开发并优先扶持包容性人 工智能工具开发。同时,采取人工智能能力强制要求和柔性培训 支持相结合的方式,普及性和长周期地提升教管、教师、学生的 人工智能能力和创新应用实践。只有通过全行业的协调与配合, 才能实现教育培养智能科技人才、技术赋能教育战略转型的双向 赋能。VI 最后,衷心感谢北京市相关部门对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的0 魔豆 | 79 页 | 796.78 KB | 3 月前3
从举报到处理 看人大如何“火速狙击”性骚扰胁。7 月 22 日晚 19 点,中国人民大学发布情况通报,称经 调查,举报情况属实。学校给予王某某开除党籍处分,撤销 教授职称,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撤销其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岗位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关系;同时,报请上级教育行 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并将问题线索依法反映给有关机 关。此外,有网民举报王某某在 30 多年前在北京外国语大 学任教期间有过类似前科,后被北京师范大学著名学者王某 网民称被举报教授早年曾有类似前科 北师大 回应:会进行查证 二、舆情反响 1、媒体、专家评论 人民网:害群之马不可留,高校清誉不可毁。中国人民 大学坚决清除害群之马,既是对当事人负责,对家长负责, 也是对教师群体和高等教育的集体声誉负责。 正观新闻: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手举身份证实名举报导师骚扰,受害者们往往证据确凿,条理清晰。可需要 反思的是,受害者为什么不愿意直接向高校举报?学校对学 术不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杜洁:如果举报信息 属实,且经公安机关调查,涉事教师涉嫌构成强制猥亵妇女 罪的,或被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对其进行 政处罚,也可以根据教育部等相关规定,对其记过处分、取 消导师资格、撤销教师资格等,所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也 应被问责通报。此外,当事女生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 涉事教师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2、网友观点 一是网民普遍赞扬6 魔豆 | 5 页 | 291.55 KB | 1 年前3
北邮15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师德问题心学生,而不是利用职权欺压学生。 二是有网民对导师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他们认为,该 导师的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 心健康,也败坏了学术风气。他们呼吁学校和相关部门能够 严肃处理此事,维护学术界的纯洁和公正。也鼓励广大学子 站出来,将学术渣子踢出教师队伍。 三是有网民对学校的反应表示关注。他们希望学校能够 认真对待此事,成立专门的调查组进行公正、透明的调查, 事件进展和处理情况,消除公众的疑虑和误解。 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应借此事件为契机,重新 审视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师德师风规 范,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 养和道德水平。同时,建立健全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对违 反职业道德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三是关注研究生的权益和心理健康。学校应建立健全的 研究生培养机制,确保研究生能够在良好的学术环境中进行40 魔豆 | 6 页 | 404.63 KB | 1 年前3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课堂禁止使用电子产品用手 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规定》,要求任何学生在管理 学院课堂教学时间内(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应将手 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关闭,不得以任何理由使用电子 产品,如有违反者,任课教师有权制止,并当场收缴,交给 各班级辅导员。此外,所有学生在管理学院教室内自习时, 不得在自习教室接打电话、收发短信、上网游戏、聊天、听 音乐、看小说等,如有违反,予以收缴。曲阜师范大学管理 官方声明,详细解释这一规定的出台背景、目的和具体操作 方式,消除公众的疑虑和误解。同时,也应主动回应媒体和网民的质疑和批评,展示学校的开放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决 心。 二是加强与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沟通。学校可以组织座 谈会、听证会等活动,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和 建议,使相关规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各方需求。同时,也 要通过家长会、班会等渠道,向学生和家长解释规定的必要 性和重要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三10 魔豆 | 6 页 | 369.79 KB | 1 年前3
吉林长春一乡村小学只有一名学生就读二是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对于生源较少的乡村小学, 可以考虑与其他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如合并或共享师资、设 施等,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但也需要考虑到地区之 间的教育资源分布问题。三是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通过提高待遇、提供职 业发展机会等措施,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提升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四是对乡村地区社情民意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调查。目 前,伴随互联网的普及深入,我国各地乡村地区民众也逐步 开始利0 魔豆 | 5 页 | 155.99 KB | 1 年前3
百章舆情观察:从国安机关公布的教育领域间谍案件说起废食,在强调安全的同时,不影响正常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对 外开放,考验着治理的智慧与平衡。 八、百章舆情的三点建议 尽快建立“校园安全”的立体防线。高校和中小学应将 国家安全教育,特别是反渗透、反策反教育,纳入新生入学、 教师入职的“必修第一课”。不仅要讲案例,更要教授识别 “陷阱”的方法论,如警惕无故的恩惠、不对等的报酬、模 糊的兼职要求等。同时,建立通畅、保密的师生异常情况报 告与干预渠道。 不断增强师生的“媒介素养”与“批判性思维”。面对 逻辑谬误、看穿情感操控,构建强大的“认知免疫系统”。 努力打通“舆情预警”与“安全响应”的联动机制。舆 情是现实的镜子。教育部门与安全机关应建立联动机制,对 网络上针对特定高校、特定学科、特定教师的异常舆情进行 深度研判。当发现有组织的抹黑攻击或话题引导时,不能仅 视为简单的网络纠纷,而要提升至认知战的高度进行分析, 及时发现并阻断渗透的苗头。 在一个万物互联、信息过载的时代,国家安全的边界正0 魔豆 | 7 页 | 265.23 KB | 12 天前3
202507涉高校热点舆情8 万 5 7 月 12 日 香港大学一男生用 AI 制作 700 多张色 情照,涉 20 多名女性含老师同学 学生品德 2956.7 万 6 7 月 12 日 山西大同大学 10 名大学教师长期脱岗 旷工拟被解聘并注销事业编 校园管理 143 万 7 7 月 13 日 大连工业大学开除女学生引发争议 校园管理 3072 万 8 7 月 13 日 副教授论文大量剽窃未上知网文章 学术不端 舆论观点:批判谭某兵嫖娼行为严重违背公序良俗,其 敲诈行为涉嫌犯罪,呼吁严惩。谭某兵作为中南大学二级学 院实验技术人员,虽并非传统意义上站在讲台授课的教师, 但在学生的实验实践环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嫖娼行为已 经严重违背公序良俗,与教师应有的师德师风背道而驰,再 加上其索要大额钱财涉嫌犯罪,呼吁按照相关法律对其严惩。—15— 对比关联大连工业大学拟开除李某某事件,讨论性别话题。 网 未公布全名且未提及违法行为,被质疑存在性别与身份双重 标准。质疑涉事高校师德监管失职,对高校教师群体产生信 任危机。有观点称,涉事高校未把实验技术人员未被纳入高 校师德重点审核范围,暴露“重教学岗、轻辅助岗”的管理盲 区,认为学校在教职工行为监管方面存在一定漏洞。学术殿 堂的“先生”沦为嫖资纠纷的主角,也让公众对高校教师群体 良好印象打折扣,甚至产生信任危机。 舆情分析:此事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引发1000 魔豆 | 22 页 | 552.94 KB | 3 月前3
共 24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