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加油站“缺斤少两”舆情分析央视曝光加油站“缺斤少两”舆情分析 2025 年 1 月 5 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加油站 作弊现象。报道称,福建漳州、广西贵港等地的加油站通过 直接在加油机硬件上更换计量芯片、利用作弊软件一键操作 偷油逃税等手段来实现“缺斤少两”的案例。本次专项行动 中,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加油机作弊案件 95 起,抓获犯罪 嫌疑人 298 名,查处各类作弊设备 9000 余件,查明偷逃税 款 建议通过设置外部监管措施,如设置能够清晰显示油量的油箱,来加大对该行业的监督力度;此外,也有网民提出,监 管部门应当及时更新自身监管手段,避免类似的违法现象再 度出现。 研判分析: 央视曝光偷油逃税、非法经营、油品质量差等加油站乱 象,并吸引中青在线、环球时报等媒体转载报道,在短时间 内吸引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此外,不同媒体也从不同角度对 加油站乱象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扩大了舆情的传播范围和0 魔豆 | 5 页 | 254.07 KB | 9 月前3
清博智能2025年度315晚会舆情复盘报告2025年度 3·15晚会舆情复盘报告目录 01 晚会概况 02 晚会舆情数据 03 曝光案例聚焦 04 分析与总结 0 5 地方3·15参考01 晚会概况2025年消费维权年主题:共筑满意消费 > 提升消费体验为目标,强化消费维权,助力消 费政策,传播消费知识,有力有效履行保护消费者 合法权益法定职责,切实肩负起消费维权枢纽责任, 推动提升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水平,为全方位提振消 背后隐藏的违规翻新产业链等; > 揭秘互联网上盗取个人数据信息 的源头,曝光其屡禁不止的真相; > 展示金融消费中隐藏的新型消费 骗局。 > 通过曝光多个领域的典型问题, 展现了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高度重视, 同时也为推动行业自律和市场规范提 供了有力支持。 > 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 晚会主题 曝光特点 主题立意央视3·15晚会曝光案例 曝光案例相关声量 (截至3月17日12时) 社会 50% 偷信息的获客“黑洞” 30155 9 疯狂的“瘦身”线缆 29466 “3·15晚会”曝光案例受到舆论场的高度关注,涉及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多个领域。 相关声量聚焦行业 3· 15晚会高频词汇各曝光案例舆情走势情况概览 Ø “不灭菌的一次性内裤、手机抽奖 新套路、谁在操纵骚扰电话”事件, 为曝光度TOP3事件。 Ø 手机抽奖新套路、电子签里的隐身 放贷人、偷信息的获客“黑洞”等0 魔豆 | 63 页 | 8.12 MB | 2 月前3
官方迅速介入西安女孩寒穿拖鞋捡食,舆论不满在于何处?迅速引发 社会广泛关注,相关话题快速冲上热搜。经媒体核实,女孩 家庭情况特殊,父亲先后与两任妻子育有四个孩子,两任妻 子均已离世,女孩与 4 岁妹妹由家中老人勉强照料,已辍学 半年。 事件曝光后,西安市未央区民政局、妇联、教育局等多 部门连夜介入,于 11 月 12 日明确将优先保障女孩入学,同 时按程序推进将其家庭低保纳入相关工作,目前女孩已被暂 时安置至社会儿童福利院。图片来源:央广网 方行动滞后,认为“热搜才办事”的模式不可取,其 积极介入只是为了迎合舆论情绪,“都是要拍到网上才有官 方来处理”“一曝光就马上入学”。 在本次事件中,官方的救助行动与舆情爆发节点高度绑 定。女孩辍学半年、寒冬流浪的困境长期存在,但未得到相 关部门主动干预,直至视频曝光引发全网关注后,多部门才 连夜启动处置程序,入学安排、低保办理、福利院安置等关 键举措均在舆情发酵后的 24 小时内密集公布,行动时机高 层部门对辖区内的儿童福利保障工作存在不足,对辖区内高 风险家庭的动态监测不足,未能及时对陷入困难的儿童进行 及时救助,却在负面舆情爆发后,才迅速集中投入资源。 公众的不满情绪不仅源于女孩的悲惨境遇,更指向“靠 热搜维权”“靠曝光获助”的不合理现状。本次舆情中,部 分网民的不满情绪,本质是对儿童权益保护长效机制缺失不 满,当地部门的快速处置虽暂时解决了女孩的生存学习问题, 但“舆情倒逼行动”的模式难以从根本上守护所有困境儿童。0 魔豆 | 4 页 | 128.54 KB | 3 天前3
五一出行避雷手册化表达加剧公众对交通管理能力的质疑。网约车、出租车被 曝宰客事件频发:2024 年江西的哥将乘客反锁车内强制拼车, 视频曝光后登上热搜,严重影响游客的出行体验和城市形象。 五一节假日消费市场乱象呈现“套路升级”趋势。2023 年杭州河坊街“叫花鸡无鸡”事件中,商家以非遗名义包装 劣质产品,短视频曝光后迅速发酵,后文旅部门介入退赔; 2024 年苏州“辣条刺客”以克重标价误导消费,单包结算价高达 48 元 元,消费者直呼“防不胜防”。云南大理古城一摊贩 在售卖蓝莓时,使用经过改装的“鬼秤”欺诈消费者。游客 购买 1 斤蓝莓后,经第三方公平秤复称发现实际仅有 6 两, 缺斤少两比例高达 40%。事件曝光后,引发游客和本地居民 强烈不满,直指此类行为破坏旅游市场诚信。 极端天气与安全管理漏洞形成“共振效应”。五一恰逢 春夏之交,南方“龙舟水”强降雨可能引发城市内涝,2024 年广东陆丰游客被海浪卷走事件警示自然风险的不可预测 检测并公示结果,积分低于 60 分的项目立即停业整改。 五一假期舆情治理还要通过立法完善与跨部门协作,破 解“年年预警、年年重演”的治理困境。同时,市场监管部 门应推动制定行业协会“职业道德白皮书”,曝光典型案例 (如导游强制购物被吊销资格),违规企业取消参与政府招 标资格。各地文旅局应建立健全舆情响应标准和流程,要求重点景区每年开展两次全要素舆情危机模拟,提升实战响应 能力。唯有将数据洞察转化为行动力,才能让“人从众”不0 魔豆 | 5 页 | 343.09 KB | 6 月前3
当校园午餐沦为孩子的“隐形毒药”臭现象。孩子们向家长投诉饭菜“难闻”、“吃不下去”, 甚至有学生食用后出现肠胃不适的症状。此事一被曝出不但 引起家长们的愤怒,更引发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和热议。 图源:现代快报一、事件发展经过: 家长曝光与舆情发酵: 事件最初由学生家长在微信群和 微博等平台曝光,并配发了相关午餐的照片及与学校沟通的 截图,迅速引发其他家长的共鸣和大量转发,舆情迅速升温。 学校与供应商回应: 面对家长的强烈质疑,涉事学校纷 纷发布声明,表 令人揪心的是,这并非孤例,而是校园餐饮安全问题冰 山一角的再次显露。当最应受到保护的孩子们在校园内被迫 食用变质食物,我们不得不追问:究竟是谁在一次次突破社 会良知的底线? 二、 舆论风暴:家长愤怒追问 事件曝光后,舆论场迅速形成两股声浪:一方是家长群 体的愤怒与焦虑,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奔走呼号,担忧孩子“每天在学校吃的是什么”他们敏锐地指出,问题爆发在中小学 这一最脆弱、最应受保护的群体身上,是食品安全底线彻底0 魔豆 | 4 页 | 177.39 KB | 2 月前3
女演员自曝无证酒驾肇事逃逸被行拘事件舆情分析(1)甄嬛传余莺儿扮演者因造谣酒驾肇事逃逸被行拘事件引发了广 泛的舆论关注,本次舆情发展过程,呈现以下特点: 其一,事件曝光后传播迅速:崔漫莉直播自曝后,部分网友录屏 并将相关内容发布到社交媒体,一些娱乐博主敏锐捕捉到该信息,进 行转发评论,吸引更多网友参与讨论,借助网络直播和社交媒体平台, 事件从曝光到引发大规模讨论时间极短,信息呈裂变式传播,迅速扩 散至全网。其二,公众关注度高:该事件涉及公众人物违法及网络直 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从而在公众中树立起正面示范的 标杆。同时,媒体和社会各界也应充分发挥其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对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监督。一旦发现公众 人物存在违反道德或法律的行为,应及时予以曝光,通过舆论压力促 使他们深刻反省并规范自身行为,以此警示他人,共同营造一个健康 向上的社会环境。 二是对网络直播行业生态进行优化:网络直播平台要进一步完善 内容审核机制,加强对主播直播内容的实时监测和审核。对涉及违法0 魔豆 | 5 页 | 259.49 KB | 8 月前3
马上评丨比食堂绞肉机生蛆更让人担心的是什么已 对食堂进行全面消杀、清理。 如果说,大量蛆虫蠕动的瘆人画面,足以让人反胃;那 么这件事情发生后,学校的“第一反应”则更加令人担忧, 也让人理解了如此粗陋的卫生问题为什么会发生。 有媒体曝光了学校处置的现场视频,一位疑似校领导的 男子在讲话中表示,“我也很痛心,希望大家不要去发抖音、 小红书和朋友圈。你们这样做了,对我们学校,包括对你们, 也不是……”讲到此处卡壳了。 为什么卡壳?因为这位讲话者自己对这套说辞和逻辑 着尽可能地“捂”,这样只会越捂越“臭”。 值得一提的是,绞肉机内有蛆虫的问题,是家长在陪餐 时,进入食堂后厨发现的。这也再一次凸显了家长陪餐制的重要性。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家长主动进入后厨查看,如果 不是家长勇敢曝光,天知道学校食堂的卫生问题居然如此严 重。 没有人比家长对孩子的饮食健康更上心。教育部门一再 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建立家长陪餐制度,具体到各地各学校, 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落实,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搞走形0 魔豆 | 3 页 | 104.36 KB | 5 月前3
网曝男子地铁猥亵女乘客 上海警方快速处置平息舆情万条,“#上海地铁一男子疑脱裤猥亵女乘客#”“#上海辟 谣地铁猥亵事件当事人相识#”等数十个关联微话题累计阅读量超 6 亿。舆情点评 地铁作为最常见的公共场景之一,每每曝出猥亵、骚扰、偷拍等事件,都能 引发舆论热议。近日,舆论场曝光北京 40 岁地铁猥亵惯犯被抓后下跪道歉认错、 成都两男子为博流量虚假搭讪同性等事件,公安机关依法处置工作收获网民认可。此类舆情的共性特征主要有:现场视频多由受害者本人或目击者发出;事件 最初在 的首次回 应在舆情传播时就发布出来,第二次回应以警情通报的形式发布,距离谣言滋生 仅过了一夜,两次回应都很及时,不良炒作信息缺少发酵空间,舆情因此快速平 息。 此事产生的积极舆论反响以及同期曝光的类似热点,都侧面反映出公众对公 共场所违法行为的痛恨以及对文明、安全出行环境的强烈期待。公安机关对于此 类民愤较大、容易滋生杂音的事件,需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个案层面作出表率, 对接舆论期待0 魔豆 | 4 页 | 235.40 KB | 4 月前3
湖南永州乡干缺岗与民警夜访舆情应对效能分析报告第1页/共14页 湖南乡干缺岗与民警夜访舆情应对效能分析 一、核心摘要 1.自媒体曝光便民服务中心上演“空城计” 2.官方回应、处罚随意敷衍,招致舆论不满 3.唤醒公众对乡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集体记忆 4.警力介入政务舆情引次生灾害 5.“白天缺岗,晚上夜访”反差工作方式引群嘲 6.《情况通报》细节遗憾,回避式调查未能服众 7.让制度起约束,让管理受监督,让服务落到实 第4页/共14页 日期 事件 迟到,乡政府服务‘掉线’谁之过?” 8 月 21 日 18 时许 南国早报采访当事人“永州号外”,发布当事人提供的“人 员缺岗事件曝光后民警夜晚上门,吓得家里老人想喝农药 自杀”的视频。第一财经等媒体跟进转发。 8 月 22 日 11 时许,新京报发布微评“看见负面就上门暴露肆无忌惮 权力观”,大象新闻、第一财经等媒体跟进。 时许,极目新闻致电宁远县棉花坪瑶族乡政府,得到 “不接受媒体的任何询问和采访”答复。致电宁远县委作 风办,得到“上班时间确实为上午 8 点”“ 一切情况以官 方通报为准”答复。 新黄河设置微博话题#曝光缺岗当事人希望公开执法视频 #,获舆论响应。 (四)官方回应效果评估 回顾事件,官方于事发(基于自媒体“永州号外”视 频拍摄时间 8 月 18 日 08 时 45 分)13 小时(媒体采访)、3 魔豆 | 14 页 | 1.26 MB | 2 月前3
严查!国家安全不容挑衅,俗称人肉,是互联网上对他人隐私进行公开 “ 曝光的活动。网传的视频截图显示,这家名为 图腾战术方 ” 案 的相关人员手持一个档案袋和疑似身份资料的纸张,将 某现役军人的身份证号、手机号、工作手机号等隐私信息 公之于众,更宣称,已经查到该军人系某单位二营四连的 “ ”“ 中尉军衔,并公然叫嚣 必须具有攻击性 会用我们的方式 ” 来处理此事 。而这一切曝光活动的起源,不过是互联网上 的一次言语争端。0 魔豆 | 2 页 | 433.62 KB | 1 年前3
共 71 条
- 1
- 2
- 3
- 4
- 5
- 6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