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学生举报被判担责:永远都不要迎合举报式管理_鼓励学生举报被判担责:永远都不要迎合举报式管理 (文稿内容转自新京报) 一中学生举报同班同学带平板电脑后,得到了老师的一 瓶牛奶奖励和被举报同学的殴打。责任该如何划分? 5 月 28 日,湖南省高院召开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新闻 通气会,通报了这样一起案例。某中学严禁学生携带手机、 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并鼓励学生举报。宋某发现同学周某玩 手机,遂向老师举报,并从周某书包里搜出平板电脑交给老0 魔豆 | 3 页 | 107.62 KB | 5 月前3
“韦东奕抖音账号爆火”的舆论逻辑及风险提示理,但也暴露出 一种典型的“符号误读”:当科学家生活过于朴素时,会被公众主动“补 偿想象”;但当他们真正专注科研、不迎合流量叙事时,又难以获得平 台持续关注。 另外,部分关于韦东奕“拒绝多所名校挽留”“拒绝他国国籍”等 未被证实的说法同步广泛传播。这类“爽文叙事”迎合了受众对“理想 人物叙事模板”的集体心理预期:个体不依靠资本、不走捷径、坚持自 我、拒绝名利、被世界看见,最终成名。这种“套路”高度简化复杂现0 魔豆 | 6 页 | 410.26 KB | 5 月前3
从品牌传播视角解析董明珠争议性言论转化为商业杠杆。与其类似,小米董事长雷军、 被雷军带火的海尔总裁周云杰、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等均通 过社交媒体展演塑造了各有特色的个人 IP,以此丰富品牌资 产。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企业家塑造了迎合公众期待的人设, 而另一些则通过突出争议性寻求另类出圈。但无论凭借何种 方式,企业家与品牌都共同面临相似的问题:如何最大程度 释放个人 IP 的传播势能及长尾效应,避免其成为品牌负资 产?企业家“出圈”的风险警示 三是流量逻辑带来“短视”弊病 企业家 IP 的流量属性带来的低成本、高强度曝光使其成为 部分企业品牌传播的法宝,通过短期话题营销吸引用户关注、 强化特定人设也已形成路径依赖。虽然这样能维持品牌热度, 但有时会陷入被动迎合、不成体系的宣传困境,难以支撑企 业长期价值沉淀。应当意识到,将个人 IP 与企业品牌深度绑定面临诸多风险, 但目前仍有大量品牌对此趋之若鹜,背后反映的是企业普遍 面临的流量焦虑。如何用好企业家0 魔豆 | 6 页 | 180.53 KB | 5 月前3
官方迅速介入西安女孩寒穿拖鞋捡食,舆论不满在于何处?时发现孩子辍学和流浪问题,儿童保护机制形同虚设。 两类态度看待官方处置:部分网民认可多部门快速响应, 认为及时保障孩子入学和生活是务实举措;另一部分网民则批评官方行动滞后,认为“热搜才办事”的模式不可取,其 积极介入只是为了迎合舆论情绪,“都是要拍到网上才有官 方来处理”“一曝光就马上入学”。 在本次事件中,官方的救助行动与舆情爆发节点高度绑 定。女孩辍学半年、寒冬流浪的困境长期存在,但未得到相 关部门主动干预,直至视频曝光引发全网关注后,多部门才0 魔豆 | 4 页 | 128.54 KB | 3 天前3
免费学前教育来了,我们离“上得起、上得好”还有多远?与公平。免费学前教育的推进,不仅降低了家 庭的养育成本,更在深层次上传递出一种价值导向:让每一 个孩子,不论出身,都能站在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上,享有优 质而有温度的早期教育。过去,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 “抢跑”焦虑,可能会过早地引入小学化内容。而现在,卸下 市场压力的老师们,终于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事 情上:点燃孩子的好奇心。其次,免费学前教育不仅是给家 长的“红包”,更是给家庭的“礼物”。它不仅仅是省下了一笔0 魔豆 | 5 页 | 270.40 KB | 2 月前3
从ChatGPT到AGI:生成式AI的媒介特质与伴生风险(二)高。例如,2023 年 5 月甘肃平凉市警方破获一起利用 ChatGPT 编假不实信息牟利的国内首例 AI 虚假信息案。必须看到, 当不良企图者输入虚假信息,使用问题词语作为提示词时, 人工智能会迎合用户偏好,生成支撑错误信息的文本,导致 错误信息在“人机共识”框架下强化,让用户陷入错误信息 的“茧房”。可以预见,在人工智能加持下,基于迷之自信 幻觉的智虚假信息能够快速传播,甚至“病毒式”传播,而0 魔豆 | 4 页 | 153.65 KB | 4 月前3
【清博】从人大回应看高校“举报类”师风师德舆情处置标准师风 师德的“举报类”舆情,往往借由名校光环、知名学者影响力 等,迅速发酵。而面对汹涌舆情,只有“保持定力”,切实推 动调查处置工作,才能以线下合规合法的过程,导向线上合情 合理的结局。一味迎合舆论期待,也可能遭遇舆论反噬。 二是不“包庇”,避免决策陷入团体迷思。近年来,涉及 高校的舆情事件中,不乏“鼠头鸭脖”类试图以模糊焦点、包 庇造假等手段“维护学校声誉”,或是通过毕业等施压“异议0 魔豆 | 8 页 | 1.42 MB | 1 年前3
武大“座椅标签”风波:符号敏感性与媒体责任担当都需要具备高度的文化敏感度和历史敬畏感,进行必要的 风险评估,避免使用易引发误读的元素。 至于某河报,作为有影响力的媒体,其职责不仅是批 评,更在于追求事实真相,引导舆论理性探讨。倘若一味 迎合公众情绪、追逐热度,而忽略逻辑性与客观性,就难 以真正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公众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记忆需要被尊重,但也应警惕 将任何工作失误都简单归咎为“政治问题”或“立场问题” 的倾向。理性0 魔豆 | 8 页 | 650.75 KB | 2 月前3
美国打击委内瑞拉船只:美国军事介入常态化的危险趋势敌人。这不仅简化了问题,也为 选民提供了一个清晰、具体的情绪宣泄口。 其次,对马杜罗个人的妖魔化和高额悬赏,服务于特朗 普强人形象的塑造。通过将两国冲突人格化为与“毒枭总统” 的对决,特朗普迎合了其核心选民对果断、强硬领导风格的 期待。这种做法将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简化为一场正邪对抗 的道德剧,极大地调动了国内的民粹主义情绪。外交政策在 此被彻底工具化,成为服务于国内政治议程和个人政治形象0 魔豆 | 8 页 | 492.82 KB | 1 月前3
202510涉高校热点舆情并未完全获得公众理解,反而引发了部分网民的反感与反思。 一方面,舆论主流情绪仍聚焦于对生命的同情与人道主义立 场,认为涉事保安和剧组行为粗暴,缺乏对动物的基本尊重; 但另一方面,随着事件发酵,也有声音指出,相关处置过度 迎合情绪化的网络氛围,使一线工作人员与意外责任人承担 了“替罪羊”角色。近两年,流浪猫狗议题在网络空间持续 升温,其情感投射与价值表达往往超出事件本身。从校园流 浪猫喂养到社会流浪狗防控,公众对“人——动物关系”的 熟 以江西新余学院保安打死流浪狗为例,在舆情爆发后校 方迅速采取“零容忍式”处置——开除涉事人员、迅速道歉、 发布公开声明。此类“切割式回应”虽在短期内起到止损作 用,却往往被公众视为“过度迎合网络情绪”。这种“反应 过激”的处置方式,反映出高校在舆情应对中缺乏系统的研 判和分级处置机制,导致面对舆情危机时反应过于情绪化, 缺乏基于事实与舆情温度的科学判断,从而导致后续的回应 处置0 魔豆 | 16 页 | 495.30 KB | 20 天前3
共 17 条
- 1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