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治理:理论路径与范式转换(下)网络舆情治理:理论路径与范式转换(下) 来源:《秘书》杂志及微信号“mishuzazhi” 作者: 赵萍丽 徐泱泱 二、网络舆情治理的五大理论路径 (四)技术治理路径 技术治理路径强调依托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 预警、研判和应对。该治理路径以满足公众诉求和增进社会 和谐稳定为核心价值导向,以提高网络舆情治理成效为目标, 注重网络舆情治理的技术支持与保障、网络舆情风险治理的 土壤。本文通过爬梳和归纳网络舆情治理的对策性研究内容, 总结了网络舆情治理的五大路径,分别是:法治思维下强调 政府主导型制度管控的法治治理路径、市场逻辑下强调行业 自律的市场治理路径、协同理论下强调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 协同治理路径、技术赋能下强调数据理性和智能交互的技术 治理路径、情感视域下强调情感表达重塑和实践转向的情感 治理路径。 上述路径本质上以解决问题为根本导向,聚焦治理实践 一道被摆在关键位置,网络舆情治理以回应公众关切、提升 公众满意度为旨归,关注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的情感流动以 及非理性情绪的消解。 在治理主体层面,网络舆情治理的开放性不断增强,逐 步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市场逻辑和协同理论的引入使 得政府的角色从管控者转向协调者和引导者。政府发挥其资 源配置及整合的职能,引导企业、媒体、社会组织、网民等 其他行动者参与治理,明晰各方权责,畅通各类民意表达渠 道,以此加强网络舆0 魔豆 | 10 页 | 240.70 KB | 18 天前3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来源: 新闻世界 作者:徐江 戴元溪等 导读 回顾 2009-2024 年研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文献,梳 理现有研究脉络,对现有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影响作 用进行系统总结。通过 CiteSpace 知识图谱软件进行分析, 运用可视图系统展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的发文量年限 分布、研究热点关键词和研究热点时间变迁趋势。研究发 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学科间的关联性有待加强、研究 两年里研究热度出现下滑,2019 年到 2023 年间该领域研 究热度呈现波浪式发展趋势,2009 年至 2016 年逐年递增 的态势与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 时间段是承上启下的阶段,随着前人对基础理论的研究日 益完善,每个领域内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被逐步接受和 推广。2020 年新冠疫情暴发,全国范围内围绕疫情的关注 度和讨论数量上升,致使 2020 年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文 量达到顶峰,在随后的两年里发文量较 术的发展,我国网民网络资源获取率大幅度提高,突发事 件所带来的网络舆情相关研究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图 3 2009—2024 年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热点演变趋势图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研究 王建龙、王来华、张克生、陈月生等是较早一批在网 络舆情领域开展研究的学者,其中王来华将舆情定义为“在 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 变化,民众对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0 魔豆 | 11 页 | 508.02 KB | 12 天前3
处置校园舆情,不应止于“删帖”——学校网络舆情危机应对“10要10做”脑袋里装满了知识,说话才有底气。 别忘了,新媒体的浪潮中,我们也要做个冲浪高手,掌握网络传播的 脉搏,提高舆情研判的敏锐度。 学习深入,认识才会透彻,才能讲出令人信服的道理,应对舆情时才 能做到以理服人。 要加强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熟悉新媒体,科学把握网络传播规律,不断提升舆情跟踪研判能力。 二要迎接挑战,做主动出击者 面对校园舆情,别怕,更别躲! 如果存在怕和躲的心态,就容易始终处于被动应付、消极应对的局面。0 魔豆 | 7 页 | 144.71 KB | 11 天前3
网络变革与AI发展2:“抖动”也被称为“波动效应”。直观的感受是, 在高速公路上的一辆汽车突然减速或刹车,跟随其后的所有汽车 也必须减速或刹车;一辆一辆汽车传递下去,就会导致大面积的 道路交通整体减速,或形成阻塞。理论上,只有所有车辆都保持 匀速行驶,才不会出现“抖动”或“波动效应”。---网络数据 传输亦是同理。 备注-3:在 AI 的网络中存在“大象数据流”(elephant flows)0 魔豆 | 19 页 | 1.24 MB | 4 天前3
共 4 条
- 1








